返回书酒国风首页


发表回复
发表新贴
标题: [原创] 意在笔先,韵律形一(临屏联理综述之二)
大道不空
书酒国风管理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UID 821
精华 510
积分 100488
帖子 12088
积分 100488 个
魅力 20 点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6-3-17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1
发表于 2019-10-29 07:3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意在笔先,韵律形一(临屏联理综述之二)

意在笔先,韵律形一(临屏联理综述之二)

文/大道不空

上一回,我提了一个小问题,如果用三句话来描述自己对于对联的理解,会是怎样的。我用了三个词来形容,即“言之有物”“词能达意”“浑然天成”;然后,在文中结尾处,我也点出来下一课时的主题,《联理联规应该如何把握》。

而我现在写在前头的标题,则是《意在笔先,韵律形一》,那么,这两个标题是不是互相矛盾了,还是刻意为之?

答案是肯定的,就是刻意为之,而且是结合“言之有物”“词能达意”“浑然天成”这三句话而说的。我们前边说过,对联六要素,指的就是对、联、形、意、韵、律,而这些都要归属于联规之内;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做升华,达到“蕴”的境界。这种境界,最注重的就是灵性,所以务必要活泼,不能拘泥或死板。

所以,概括说来,学联必须要研究联理,在熟练掌握联规的基础上,无限拓展。

好,题外话扯完,言归正传,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所谓的联规究竟有哪些,又如何去活学活用、无限拓展。

联规,大体上还是围绕着“六相要素”去设定的,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隶属于对、联、形、意、韵、律这“六要素”的范畴之内。

基础的联规知识,有专门的《对联基础入门》课程,这里不赘言,只是在上期的内容上,重点讲述联规的变化和拓展。

字数相关最好理解,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可言。

内容相关,就是指上下联的意义要有一定的关联性。比如,上联写景,下联也写景;上联写人,下联也写人;上联叙事,下联也叙事;上联说哲理,下联也用哲理来对应。等等。

通常来说,正统的对联就应该是这样的,一一对应。不过说到内容相关,变化是很多的。让我们举些例子来看。

云外青山,不知远近;
人间岁月,本是沧桑。

上联写景,下联写感悟,乍看略有些远;其实不然。上联说青山不知远近,是因为被云雾笼罩了,看不真切;所以也可以理解为人心或者人世虚幻,看不真切。所以下联就用沧桑岁月来对,如果大家都很真诚,就没有那么多虚幻的争斗,也就没那么多的沧桑愁苦的嗟叹了。

十万大山,苍茫一片;
八方风雨,寂寞千秋。
这一句也类似,上联直接写景,而且是白描手法;下联似景是情,写人在大山中生活,与风雨为伴,寂寞如斯。上下联从不同的角度去切合,下联是对上联的拓展,整联就丰满了。

“内容相关”的变化和拓展,需要注重的有三个方面。

其一,上下联的力度把握是否平衡。通常说来,如果上联大气,下联也大气,这个一般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也有一些联是以小见大,或者由小渐大(由近及远、由低到高等都相类),那么,就需要注意用词的斟酌,这种句式用词尽量不要太生僻,纵使不能做到一目了然,也应该让人稍一揣摩就能品出味道,然后产生联想。这样的余韵才不至于生硬晦涩,那么上下联的衔接才会比较到位自然。

其二,如果是成联,自说自话,问题不大;但如果是不同人的出对句,那么对句者理当细细品评出句的深意,将其句中未尽之意用“临屏对句六法”去补充或者拓展。

其三,联句中要描述的情、景、理、意等内容,字词的选用很关键,尤其是搭配方面,应该多加推敲。比如,上边出句中的苍茫大山和寂寞风雨的搭配就很有味道,如果换成其他词,是不是还有如此的味道;又或者更进一筹的效果,都可以细细推敲。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结构相称”和“节奏相应”的变化问题。

结构相称和节奏相应,在对联规则中有一定的关联性,就放在一块说了。

结构指的是句子本身主谓宾之类的组成,以及组成句子的词与词组的组成结构,如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偏正结构等。
 
节奏的概念和结构略有相似,说的也是组合构成的方式,也可以称之为断句,既将句式划分成若干部分,以七言句为例,常见的节奏为2、2、1、2句式;2、2、2、1句式;2、2、3句式等。其他节奏的句式也有不少,评联时需注意分析。

关于结构和节奏的变化,最容易产生的就是不同断句方式,对联意产生的不同感觉或者判断。一不小心,可能就会对出南辕北辙的感觉来。

迷失尘世不知道;
坚定步伐已有心。

不知道本来是一个常用词,因为常用,所以有些人可能就容易被这种句式所误导,实际上这个句子的断句应该是不知/道,就是不知前路在何方的意思。

节奏和结构的变化,通常都可以归属在“无形机巧联”之内。一般说来,这样的联句都是妙手偶得之句,或者说灵感乍现的神来之笔。不过在平日里的积累也非常重要,需要反复研读、品评,并且不断练习,才有可能偶得这样的妙句。如果没了平日的这些积累,即使灵感冒了出来,你也未必能够找到合适的方式去表现。

无形机巧联常用的技巧包括四大类:活用词性、字词双关、字词配伍以及修辞手法。

接下来,我们就来重点说说“词性变化。”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变化才能够生机长存。我就很不喜欢一些拘泥古板的老夫子、酸秀才,一天到晚就只知道死记硬背,而且也要求别人也一样和他死记硬背,什么动词就只能对动词,副词就只能对副词,代词就只能对代词,等等。这样的刻板要求,可能很工整,但很显然就会因为太多的限制,少了很多选择,对来对去,千篇一律。更有可能的是,因为框住了自己的思想,就连意思都未必能够把握清楚了,只会逐字逐词去对,反而忽略了对联更应该注重的整体感、余韵美,以及我一直强调的“灵气”。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词性变化”呢?

遵循四个原则。

一是求工不忌宽。对联有工对宽对之说,工对就是工整的对联,完全符合六相要素的标准;能够对得又工整又好,那自然是最佳的,不过切记不要拘泥死板,适当的宽对也是允许的。而且有时因为变化了词性,联形虽然有些宽泛了,但联意反而饱满,更显上乘。

敲窗小鸟鸣春早;
入户斜阳伴我归。

这句就是典型的代词对名词,上联纯粹写景,下联则由景即情,说的是一种回家的喜悦感。

篱外清风梳几缕;
窗前明月照谁家。

用代词来对数词。也有拓展之意。

二是求变不脱形。

变化是应该追求的,但你不能乱变,你得围绕联形联意的基本规律去展开,而且更重要的是,你的变化只是为了让上下联更灵活通达,而不是为了求新求变而去刻意雕琢。

思将往事付流水;
满了乡思寄雁书。

这句词性多有不工稳之处,但是上下联意都是表述的旧情难忘,所以联形还是很严谨的。

三是明意才生变。

词性活用是对联中常见到的,你得先把握好出句中的词性究竟是什么,对句才刻意工整。

扑面春风,又让人间添好色;
迎头杏雨,已知世上换烟尘。

上联中的“好色”显然不是“好色之徒”的意思,而是好的色彩。

四是搭配要合理。

有时候一些词性相同的词大量连用,需要注重其关联性。产生变化时,就应该注重同样词性时一起变化。(有时还会出现当句对的形式,也要注意关联。)

苍山白首无人顾;
老客新村忘我行。

说到词性变化,这里要插入一点“诗钟”的知识。

诗钟是对联中最为严谨的,要求也最高。尤其是“七唱”(比翼格),同样的两个字,分别嵌入上下联的七个不同位置上。有的人,可能七唱从头到脚都一个调调,要么都写景,要么都抒情,而且这几个字的意思始终一样。这样的写法可以吗?

当然可以!而且应该说大多数人的做法都是这样的。

不过,其实还有另外一种写法,就是活用这两个字的词性,为它们赋予更多的意义,那么写出来的诗钟七唱句才会更活泼、更丰富、更有灵气!

诗钟 衣履七唱  
                     
履下逐轻凭胆略;
衣中怀傲卷风云。

步履虽艰心不减;
征衣已破梦还存。

英雄履历何足道;
志士衣裳不问行。

行来步履蹒跚走;
拂去尘衣飘逸归。

无羁山岭履平地。
有梦乡愁衣故人。

一路疾行归履劲;
十年逐战血衣宽。

囊中羞涩拖芒履;
心内孤清纳布衣。
这一组诗钟句,就用了衣履的几个意思或者词性。

总之,写联一定要注重灵活性,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讲究的也就是这种信手挥洒、浑然天成的意味。联贵推敲,推敲的不是刻板生硬,而是更圆润,更灵动,更自然!

最后,说一下这个标题《意在笔先,韵律形一》的意思。联的韵律形都是为意服务的,然后合为“意蕴”,那么自是万法归一了。

书酒诗词 www.shujiu.com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3-29 15:16

书酒论坛
原创诗词楹联文学交流区 Powered by Discuz! 5.5.0 书酒诗词 www.shujiu.com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书酒国风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