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养老,少扯国外经验
作者—— 林海东
2014年的第一个周一,《人民日报》推出“关注公务员养老改革”系列报道,这标志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拉开帷幕。因为造势开始了。
中国的事情总是这样,你其实不必等到最后的文件出台,只需要认真拜读并留意官媒的这种“系列报道”,大致就可以知道“公务员养老改革”最终会呈现出怎样的一个模样。这种造势的“系列报道”,虽然看上去似乎有不同的声音,但在各种声音中始终有一个主流声音,而不同的声音也经过了精挑细选,基本不会干扰或者盖过主流声音。所以,无论这个系列报道中的见报稿件是否合乎你的预期、是否合乎你的口味,都不必夸,也不必着急骂,因为无论你夸还是骂,作用其实不大,因为大方向早已经定好,不会因为你夸或骂而发生逆转。
方向是什么呢?《人民日报》在“开栏的话”已经清楚地说明了,这就是——“瞄准公平,养老制度‘并轨’成为方向”。
但问题是,这个被清楚指明的方向,似乎并不能让某些人满意。于是,我们就看到了1月8日这篇拧巴的《公务员养老,制度并轨不是平均主义》。读完这篇文章,你会知道某些人是有多么不情愿被“公平”、被“并轨”。
于是我们看到作者纠结地说,“制度统一是改革的方向,但是在养老金待遇上却不能搞简单的‘一刀切’”。更为引发众怒的,则是这一句——“如果要一味拉平公务员与企业职工的退休待遇,以‘平均主义’偷换‘公平’的概念,将会对公务员产生新的不公。这种忽视职业之间差异的泛公平化做法,最终将不利于国家的整体运行,影响社会治理的效果”。而在这一句之前,作者振振有词提出这样的质问——“非要让公务员的养老金和蓝领工人水平一样,对寒窗苦读十几载的公务员来说,是否也不公平?”正是这句质问,成了今天微博吐槽的最大槽点。
政府想什么,我不敢说我知道;但作者及其代表的那部分人想什么,我敢说其实已经是司马昭之心了。无非是“借鉴国外经验”,搞出一坨“相对稳定并维持较高水平”的公务员养老金嘛;换言之,就是不想跟你们老百姓一样嘛。但是,这已经违背了“公平”和“并轨”这个大方向了吧?你猜,在这一波造势中,这是主流声音还是非主流声音?
“借鉴国外经验”,这几年快成了一个筐。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他们都可以往这个筐里装,以期套用“国外经验”来达到他们想要实现的目的。这个说法其实不新鲜,还记得不久之前那个常用词“与国际接轨”吗?“借鉴国外经验”,就是它的变种。如果不信,你可以翻翻近年来的一些报道,仅以养老金、延迟退休这些话题为例,你可以看到,很多谬论和荒唐的说法都打着“借鉴国外经验”的旗号,例如清华那位“男做园丁女洗衣”的教授所根据的,正是所谓的“国外经验”。而今天,这位作者提出的“养老制度并轨不能搞平均主义”的观点,其立论基础恰恰也是“国外经验”。
公务员养老制度的改革,触动的是公务员的切身利益,而且有可能让现行制度带来的既得利益减少,这当然是令广大公务员难以接受的,换谁谁恐怕也不乐意。从长远来看,现行多种养老制度的并轨统一,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步骤,不能不做,也不得不做,但可以想见,阻力一定是巨大的,因为这是自己割自己的肉,换谁操刀谁心里也哆嗦。
其实,“借鉴国外经验”没什么不好。既然你希望“借鉴国外经验”,让自己的养老金“相对稳定并维持较高水平”,那么好吧,我们也可以要求你们全面而不是选择性地“借鉴国外经验”,例如你们可以“借鉴外国经验”先公示一下自己的财产。总不能对你有好处的你就“借鉴外国经验”,对人民群众有好处的你就改成“中国特色”吧?总搞“双轨制”,这也太不厚道了吧?
顺便问一句:是好经让底下的和尚念歪了啊?还是根本就没打算念一部好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