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武侠看历史(一)天龙八部
透过武侠看历史(一)天龙八部
金庸的小说一直喜欢以半真半假的历史来做为背景,展开自己的武侠故事。无可否认,金庸写的武侠小说,里头的历史故事甚至比一些所谓的历史学家笔下的故事更让人觉得逼真可信,就好比大家说起三国时,宁肯相信小说《三国演义》,而不愿意接受《三国志》里的说法。武侠小说写到金庸这种地步,也算是叹为观止了。
不过仔细分析分析,其实金庸的小说里,很多历史故事还真有可以考证之处,不过我既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想做那种严谨的历史考证,就想像谈三国演义一般,来谈谈金庸小说里的传奇历史。
金庸小说,我更偏爱他的长篇作品一些,所以那些短篇的故事就姑且从略了,按照时间顺序,来探讨一下金庸武侠世界里的历史故事和历史观。
在金庸的这些长篇作品中,算来算去,故事背景时代最早的应该是《天龙八部》吧。
《天龙八部》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时代。两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值得现代借鉴的时代,有很多方面都与现在的中国非常相似,有道是“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即使是虚构的武侠小说,也同样可以反应出一些当时的历史借鉴来。
首先我们可以关注到当时非常尖锐的民族矛盾,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萧峰的宋辽之争。
萧峰是个好人,也是个大英雄,可就为了一个宋辽之争,便让这位本来的大英雄、大帮主,在千夫所指之下,成了一个契丹的狗贼,并引发了无数的血腥厮杀。确实,在那个年代,民族矛盾万分尖锐,好人与坏人之间的界限,会因为民族矛盾的对立而模糊起来。宋人的大英雄,也许就会成为辽人的恶魔;反过来亦然,辽人中被万夫拥戴的好汉,则成了宋人眼中十恶不赦的蛮夷贼寇。
现在回头再看这段历史,后人难免会有些扼腕叹息,毕竟千百年之后,宋辽也就成了一家。但是,我们评价任何历史,都只能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去评价,所以萧峰的所作所为,很多都是一种无奈之举,大义所在,不能不为。也正是因为如此,最后为国为民的萧峰,还是得到了众人的一致推崇,他始终都是个英雄。
宋朝的中央集权,其实要比唐朝时远甚,理学的兴起,也让政府对文化的掌控、对经济的集权,空前增加,宋朝时的经济其实是相当繁荣的。经济的繁荣,也带动了文化的兴盛,宋词的兴起,推动了无数才人留名后世。
但是,换了另一角度去看,重文轻武,表面上看去是一种文明的昌盛,但是却又有可能产生武力的衰退。更让人担忧的是,至上而下的一种硬气的衰退,腐儒当朝,让国家日趋积弱。国家的软弱,会诱发外族的野心,国家的步步退让,则助长了侵略者的凶焰。
这和如今的中国,又是何等的相似啊,表面上看去歌舞升平、经济发达,却是内忧外患不断。这种时候,就分外需要铁血的英雄人物,重振朝纲,再战风云。
宋朝有这样的人物吗?有的,像丐帮的弟子、长老,就颇多这般的好汉,还有在聚贤庄围攻萧峰、在雁门关外围攻萧远山的一众侠士,虽然他们悲剧地被人利用,但还是当得起这一个勇、这一个侠字的。
民众的勇,对比朝廷的懦,自然会产生难以服众的现象,外敌入侵,更会诱发民众自下而上的反击,这样就产生了无数的起义者。官府无能,民众就会奋起,或御外侮,或反政府,打造一个崭新的世界。
《天龙八部》并没有直接描述民众的逆反,但结合往后的宋朝历史,却发现那些梁山好汉的影子,早就在丐帮众好汉的身上体现出来了。如果官府足够强硬,对于外敌能够抗拒,需要民众如此前赴后继地去战斗吗?如果政府能与民众一条心,和丐帮子弟一样,对外强硬,对内和睦,需要梁山好汉的出现吗?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也不能假设,所以梁山好汉,便会在不久出现在宋朝的江山上,并以一种燎原之势,迅猛发展起来。
以史为鉴,我们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呢?是做勇猛无敌的萧峰,还是做弱懦无能的雁门关守将?是团结大理段氏这样的友好邻邦,还是乞和大辽这般的野心家?当局者都应该好好思量思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