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酒国风首页


发表回复
发表新贴
标题: [诗词术语] 诗词术语,G
好酒
书酒国风管理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UID 2
精华 29
积分 11426
帖子 5151
积分 11426 个
魅力 3 点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5-8-15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1
发表于 2007-3-14 14:2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QQ
诗词术语,G

歌曲               
词的另一种叫法,姜夔的词集称为《白石道人歌曲》。


歌头               
大曲中的中序可以分为若干遍,称为排遍或叠遍,歌词往往开始于排遍中的某一遍(不一定是第一遍),称为“歌头”。词调中有一些称为“歌头”的,是来源于大曲的歌头,如《六州歌头》,来源于大曲《六州》的歌头。


歌行               
指汉魏时代的乐府。因为汉魏时称题目为歌、行比较多,如《陇西行》、《步出夏门行》等。南北朝则称为歌的较多,如《子夜歌》、《读曲歌》等。故合称为歌行。后人仿乐府的作品,也常题为歌或行。


歌行体              
是古诗中的一种体裁。它没有严格的格律限制。可以转韵,平仄声韵互换,节奏明朗,且以七言为基本形式,间杂三、五言。一般认为它起于梁元帝萧绎的《燕歌行》(其名则取自魏文帝曹丕《燕歌行》之作),到了唐代大为盛行。胡应赚《诗荣·内编》说;V燕歌》初起魏文,实祖柏梁体,《白C词咽之,皆平韵也。至梁元帝‘燕赵佳人本自多,辽东少妇学春歌’,音调始协。”如高适的《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纵金伐鼓下榆关,进筛透逸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上,朝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肥,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思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王著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雪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这首诗中,有许多律句,但常转韵,平仄兼押,句式也可有长短,与一般的排律不同。歌行体的诗多是以长歌浩叹为其特点。


格律               
古代韵文制作时所遵守的韵律格式,如句数、字数、押韵体式、入韵的字(韵脚)、平仄、对仗、节奏等方面的规则。格律是古代诗、词、曲的重要特征。诗词的格律主要在于声律,即押韵和四声平仄的配合运用。它的作用是使诗歌富于音乐美。作诗必须讲究格律,使之具有韵文的美感。


格律诗              
严格讲究格律的诗。一般用以指代近体诗。因为近体诗对格律的运用很严格,所以一般又把中古的近体诗称为格律诗。换头 一首双调的词,其下片第一句与上片第一句不同,这叫“换头”。唐人又称换用诗句第一字的平仄使与下句不同为换头。这是对四声八病中的“平头”而言的。宋人又指词的下片为换头。明人则称换头为“过拍”,或叫“过片”、“过处”。元曲变化的一种方式。在套曲中连续使用同一曲牌,为了使格式有所变化,后曲常常变换前曲头部的句式,增减字数,这称为“换头”,或叫“前腔换头”、“么篇换头”。换头可只换第一句,也可换前几句,换头使曲牌另成一体,所以有时也可以单独使用。指在联套的曲子中连续变换曲牌的一种作法。如李直夫《虎头牌》二折《五供养》(双调)称为十七换头,里面用了十八个曲牌。


格诗               
律诗的别称。赵秋谷《谈龙录》说:“顷见阮翁(指壬士债,王氏号阮亭,这里称之为阮翁)呼律诗为格诗,是犹欧阳公(指欧阳修)以八分为隶也。”有人将格诗与律诗对举,则显有区别。但一般以为格诗即律诗。



隔句对              
元曲对仗的一种格式,与诗中的扇面对相似,是在对偶句中间隔使用对仗。《太和正音谱·对式》解释说:“隔句对:长短句对者是。”例如无名氏小令《雁儿落过得胜令》“叹光阴似水流”:“凝眸,尧舜殷汤纣;回头,梁唐晋汉周。”两联之中,单句与单句为对,偶句与偶句为对。还有其他间隔相对的形式。



隔句韵              
韵文押韵的一种方式。每隔一个句子用韵。往往是两句押一韵,于偶数句中押韵,近体诗主要是采用这种用韵方式。


工对               
近体诗中用得很工整的对仗,称为“工对”。要做到对仗工整,一般必须用同一门类的词语为对,如名词中天文、地理、时令、器物、服饰等同一意义范畴的词。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对仗相当工整。诗中的“两个”对“一行”(数量结构对数量结构),“黄鹂”对“白鹭”(禽类名词相对)、“翠对“青”(颜色名词相对)、“窗”对“门”(居室名词相对)、““东”(方位名词相对)、“千”对“万丶数词相对)都是同类词为对,很是工整。有的词语的意义虽不同一门类,但词汇意义很接近,应用起来也可算工对。如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白”对“黄”,“山”对“海”,这是同类相对,“依”对“入”,“尽”对“流”,这是同词性的词相对,而“日”对“河”虽不同类,但意义较为接近,且同属名词,所以也不失为工对。一首律诗每联中有大多数的词对得工整,便可算工对的诗。



宫词               
诗歌写作的一种形式。多是七言四句,用以描述宫廷中繁华、细碎的生活情景或琐事。历代诗人多有此类创作,但以唐代王建之作最为出名,他写有宫词一百首,对后世此类题材的写作颇有影响。



宫调               
又称为律调。词在开始时是合乐的,其乐调都属于某一种宫调,宫调就是乐曲的调子,这些调子是由七音(或五音)与十二律配合而成的。七音是宫、商、角、徽、羽、变宫、变徽,它们相当于西乐简谱1、2、3、4、5、6、7。十M律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日、无射、应钟。十二律定音阶的高低,用七音之一“宫”乘以十二律共有十二宫,用其他六音商、角、微、羽、变宫、变微乘以十二律称为调,合称为官调。宫是十二,调是七十二,合起来就是八十四宫调。但由于乐器的限制,实际应用的只有二十八调。这二十八调是;宫七调,包括黄钟宫、大吕宫、夹钟宫、中吕宫、林钟宫、夷则大、无射宫。商七调包括无射商、黄钟商、大吕商、夹件商、中吕商、林钟商、夷则商。角六调,包括无射闰(闰即是“变宫”)、黄钟闰、大吕闰、夹钟闰、中吕闰、林钟闰、夷则闰。羽七调,包括夹钟羽、中吕羽、林钟羽、夷则羽、无射羽、黄钟羽、大吕羽。这二十八宫调各有俗名。宋人的词集有一些就是按宫调来编排的,填词的词调就分属于乐曲上的某一个宫调,宫调限定词调用音的高低,有的词牌可用几个宫调演奏。因此,宫调与作词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当词与音乐脱离之后,宫调与词就不再有关系了。


宫谱               
一种按宫调系统分类、注明工尺板眼及录出曲辞以供歌唱的曲谱。元曲中的此类宫谱,多为清人所撰,不是元代曲家之作,不一定可靠。较为著名的作品有《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等。


孤调               
指到宋末为止只有一个词人写过一首、再没有第二首的词调,称为孤调,如寇准的《江南春》、黄庭坚的《望江东》,都是孤调。寇准的《江南春》是:“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萍满汀洲人未归。”



孤雁出群格         
又称为借韵。律诗中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如果入韵,其韵字不一定与以下其他韵字同在一部,使用邻韵字也可。这叫做孤雁出群格。谢秦《四溟诗话》说:“七言绝、律,起句借韵,谓之‘孤雁出群’,宋人多有之。”林通《山园小梅》诗:“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撙。”此诗首句韵脚用的是先韵,而国、昏、魂、群等韵脚则是元韵字,首句用的是邻韵,属于“孤雁出群格”。


古风               
诗体名称,即“古体诗”。《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后人引申把诗歌也称为“风”。唐代以后诗人们作古体诗,与格律诗相对,往往称之为“古风”或在题目上标明“古风”。例如李白作有《古风》五十九首。


古赋               
赋的一种。主要是指汉赋及后代模仿汉赋而作的作品。作家有贾谊、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赵壹、蔡邕等人。著名的作品有《吊屈原赋》、(鸟赋》(以上贾谊)、《七发》(枚乘)、《子虚赋》、《上林赋》(以上司马相如泉赋》,《羽猎赋》(以上扬雄)、《两都赋》(班固)、《二京赋田赋》(以上张衡)等。


古乐府              
指流行于汉、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乐府诗。它有别于笼统所指的乐府。后代文人摹仿古时乐府风格而写的作品,也可称为古乐府。



古诗体              
七言古诗中的一种体裁。它是在五言古诗的基础上扩大而成的,它不用对偶,不讲究声律,多用拗句,辞气峭峻跌宕,不事靡弱宛转,杜甫首为此体,其后韩愈等人继之,宋人题有此作。一般不转韵,不用对仗,与歌行体有异。如韩愈的《山石》一诗,即属此类作品。古绝 由四句结成的古体诗,称为“古绝”。这种古绝不一定押平声韵,而且以押仄声为多,实为古乐府的变化。例如孟浩然的《春晓》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古体诗              
这是相对于近体诗(格律诗)而言的一种诗体。一般来说,唐代以前的诗统称为古体,又叫做古风,它用韵而比较自由,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又可平、仄互押,可以转韵、通韵;有平仄的区别,但不很讲究,不讲声病;有轿偶而不讲求严格的对仗,可骄可散,对仗的位置也不固定,不求工整,不避用同字,字数可以五言、七言、四言、三言、五七杂言、三七杂言、三五七杂言等,但以五言为最常用。总之,古体诗不像近体诗一样有规矩极严的格律,只是用韵时一般要求双句押韵。古体的名称出现在近体诗流行之后。前人为了区别近体诗形成之前的诗体及后代摹仿这种诗体而作的非格律诗,称之为“古体”。不过,在唐代盛行近体诗以后,文人们在使用古体形式写诗时,往往摹仿汉魏六朝时期的古诗,在字数、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尽量避免律化,并且多用拗句,多用近体诗所不宜用的“孤平”,且用非平声字押韵,平、上、去也可以通押,使之有别于近体,保持所谓“古风”的特点。这样,便也形成了古体诗自身的一种格律。如多于句末三字用平声(即“三平式勹或三仄声(“三仄式勹,或是“仄平仄”、“平仄平”等句式,这些都是律诗所要避免的。因此,古体诗也有自身的格律,不过没有近体诗的格律那么严格罢了。唐代之后的古体诗,有五言、七言等体式,五言的称为“五古”,七言的称为“七古”,其中以五言古风最为流行。这类古体诗如李白的《蜀道难》、白居易的《长恨歌》等作品。古体诗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唐代以前的古诗,即原本的古体诗;不入律的新古体诗,这是在近体诗出现之后不受格律的约束的古体诗,李白、杜甫、韩愈等人多写有此类作品。入律的新古体诗,这是唐代的一些诗人如高适、王维、白居易、元稹等人仿效古诗的格调而作但又采用近体诗的某些格律写成的诗。



鼓吹词              
成套词的一种。它是由九种曲子合成的。鼓吹词本是马上演奏的军乐,后来归入乐府。开始时鼓吹词并不成套,到了宋代之时才形成套数。


鼓吹曲辞            
乐府的一种,又称为短萧饶歌,“铁歌”有人认为是“杂曲”的异称,其中一部分是一种军营中行用的乐曲。它使用一些由北方羌胡等少数民族传人的乐器演奏,富有塞外音乐的特点。有的采用民间间里的歌谣,另有一些是文人的制作,内容较为庞杂,主要流行于汉至唐代,作品如《战城南》、《君马黄》、《有所思》、《上邪》等。今举《上邪》为例:“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力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鼓子词              
作词时联章的一种方式,用同一个曲调连续歌唱包含内容较多的故事或景物。如宋人欧阳修写有《渔家做》十二首,分别吟咏十二个月中出现的景物。


广韵               
著名韵书。它是宋朝人陈彭年、邱雍等人奉诏重修《切韵》和《唐韵》而成的。书成于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广韵》在《切韵》一百九十三韵和《唐韵》一百九十五韵的基础上,分为二百O六个韵部。全书共收二万六千一百九十四字,比《切韵》多了一倍以上。《广韵》在体例上主要是依据《切韵》,特别是所用的反切,更是采录《切韵》而来。当然,它也作了一些修订。《广韵》的注解,引用了大量的古籍,注释相当详赡。它行世以后,成为宋代初年以后甚为流行的一部官韵书,文人作诗用韵,均以之为依据。宋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丁度等人据它进一步修编成《集韵》。广韵韵目《广韵》一书共分二百零六个韵部,其韵目如下:上平声:一东、二冬、三钟、四江、五支、六脂、七之、入微、九鱼。十虞、十一模、十二齐、十三佳、十四皆、十五灰、十六(口台)、十七真、十八谆、十九臻、二十文、二十一欣、十二元、二十三魂、二十四痕、二十五寒、二十六桓、二十七删、二十八山;下平声:一先、二仙、三萧、四宵、五肴、六豪、七歌、八戈、九麻、十阳、十一唐、十二庚、十三耕、十四清、十五青,十六蒸、十七登、十八尤、十九侯、二十幽、二十一侵、二十二覃、二十三谈、二十四盐、二十五添、二十六咸、二十七衔、二十八严、二十九凡;上声。一董、二肿、三讲、四纸、五旨、六止、七尾、八语、九* 、十姥,十一荠、十二蟹、十三骇、十四贿、十五海、十六轸、十七准、十八吻、十九隐、二十阮、二十一混、二十二很、二十三旱、二十四缓、二十五潸、二十大产、二十七铣、二十八称、二十九筱,三十小、三十一巧、三十二皓、三十三奇、三十四果、一三十五马、三十六养、三十七荡、三十八梗、三十九耿、四十静、四十一迥、四十二拯、四十三等、四十四有、四十五厚、四十六黝、四十七寝、四十八感、四十九敢、五十琰、五十一忝、五十二俨、五十三赚、五十四槛、五十五范;去声。一送、二宋、三用、四绎、五寘、六至、七志、八未、九御、十遇、十一暮、十二霁、十三条、十四泰、十五卦、十六怪、十七* 、十八队、十九代、二十废、二十一震、二十二再、二十三问、二十四掀、二十五愿、二十六月、二十七恨、二十八翰、二十九换、三十谏、三十一铜、三十二雳、三十三线、三十四啸、三十五笑、三十六效、三十七号、三十八简、三十九过、四十杩、四十一漾、四十二宕、四十三映、四十四净、四十五劲、四十六径、四十七证、四十八旺、四十九有、五十候、五十一幼、五十二沁、五十三勘、五十四闹、五十五艳、五十六栋、五十七瞩、五十八陷、五十九鉴、六十梵;人声:一屋、二沃、三烛、四觉、五质、六术、七栉、人物、九迄、十月、十一没、十二曷、十三末、十四黠、十五辖、十六届、十七薛、十八药、十九择、二十陌、二十一麦、二十二昔、二十三锡、二十四职、二十五德、二十六缉、二十七合、二十八盍、二十丸叶、三十帖、三十一洽、三十二狎、三十三业、三十四乏。



过变               
过片的别称,参见“过片”条。

过处               
古人称换头为过处,参见“换头”条。


过拍               
明清时人称换头为“过拍”。参见“换头”条。


过片               
一首由两片构成的词,其下片的起句,具有承上启下、过渡转折连结两片的作用,称为“过片”或“过变”。写好过片,是作词的重要关键。两片之间,同写一事或转叙他事,下片词意的提起或并列、承接或分述、设问或作答等,都靠过片以为提携。


过腔               
一首词中从一个词调转入另一个词调称为过腔。某些人对换头的另一种叫法。

书酒诗词 www.shujiu.com


书酒论坛欢迎你
www.shujiu.com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23 01:03

书酒论坛
原创诗词楹联文学交流区 Powered by Discuz! 5.5.0 书酒诗词 www.shujiu.com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书酒国风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