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天官第一
“先神先鬼,先稽我智。谓之天官,人事而已”。说这段话的人,是战国时期的一个智者,也是著名的兵法家、军事家尉缭。此人乃兵法大家,被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嬴政拜为上宾、亦师亦友,更注有兵法专著《尉缭子》,流芳百世,成为兵家经典,并被后人录入《武经七书》之中。《武经七书》指的是《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都是中国古代军事家必读的经典。
而这段话就出在《尉缭子》书中第一卷《天官第一》之中。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首先问神问鬼,不如首先问问自己的才智如何。与其说是天文星象的应验,不如说它是发挥了人的作用。而《天官第一》这一篇主要论述战争胜败的根本因素,在于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反对当时兵阴阳家所散布的“天官、时日、阴阳、向背”等迷信说法。
但就是这么一个牛气冲天、直接改变中国历史的大人物,却姓氏不详,生卒不详,甚至就连他所著的《尉缭子》也在很长时间内都被后人视为伪作。直到进入现代社会,在1972年的一次考古中,从山东临沂银雀山的一处汉墓出土了《尉缭子》,虽然只是部分残简,但也因此证明此书确实早就存在于世,并非后人伪托之作。
《尉缭子》一书被证明是确实存在的,但尉缭这个人仍然隐藏在深深的历史迷雾之中,他虽然被后人称之为尉缭,但他本来并不是姓尉,只是他在秦国被封为国尉(也就是三公九卿中掌管天下兵马大权的太尉,类似于现在的三军总司令),而因此被人称为尉缭。不过也有说法,说秦始皇因为担心兵权旁落,皇位受到威胁,所以太尉一职一直都是个虚设的名头,并没有人实质担任过此职。
以上种种说法都不是重点,重点就在于,尉缭这么牛逼的一个人,却活得如真如幻,貌似很灿烂,却很不真实,这让很多人都对此非常疑惑,这尉缭真有其人吗?还是由很多个不同的人的各种故事和见解,通过种种手段,然后结合到了同一个人身上?
在史学界,关于尉缭的争论一直很多,有点类似于应侯,真真假假,没个定论。有此疑惑的,也包括了詹鹏飞的父亲詹定和他的叔叔詹成,这两人不是专业的考古人士,但却是古玩倒卖界里的大行家,论其影响力,就和考古界的张俊峰、洛同等人差不多。他俩对于秦汉之前的研究也是极有造诣的,而且因为他们特殊的行业地位,还有很多特殊的渠道收集到一些一般人接触不到的资料。有一段时间,他俩都对尉缭这个人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于是,就通过种种方式,搜集他的资料,正史、野史、传说、民间故事,多多益善。
一般情况下,资料搜集到的越多,历史人物的形象就会越丰满生动,历史故事的脉络也会越完整清晰,但这个尉缭却很不寻常,越查他的身份越是可疑,而他的故事也是疑云越多。正好在那个时期,詹定、詹成兄弟得到了那个记载有《千字乩》传说的记事本、看不太清画面的老照片,以及那个应该是出自古应国的青铜葫芦。这两人一直都是古应国文化的拥趸,有过很多研究,不过当年只是听说过《千字乩》,以为是怪谈,并不值得深信;见到这个记事本后才讶异地发现,原来真有过此物,只是被历史长河所湮没罢了。惊讶之下,两人在研究尉缭的同时,又加强了对于应国文化的研究。研究来研究去,两人都对这些历史疑云入迷了,甚至梦里也时常见到这些场景。
某天夜里,詹鹏飞的父亲詹定在睡梦里,就忽然冒出了一个奇怪的点子,梦里出现了一个道士,拿着青铜葫芦、铃铛、桃木剑,优哉游哉地走到正在冥思苦想的詹定身边,帮他起了一个卦,然后点醒了他:什么尉缭,根本不姓尉,他就是我三宝道人的前世化身。说完,那三宝道人就不见了。
这一个梦好生离奇,那道人的消失更是诡异之极,就把詹定活生生给吓醒了,一醒来后只觉得浑身冒汗,才发现原来刚才做的是个奇怪的梦;虽然是个很离奇的梦,但那梦却似乎有些道理。
詹定詹成兄弟曾经推测过,三宝道人有可能就是应龙氏的传人,在历史上出现过多次,而《千字乩》也正是他们的心血之作。这个三宝道人来历很神秘,又神通广大,有参破世情、预测未来的能耐,且精通兵法、政事;这倒和尉缭非常相似,如果照梦里所说的那般,尉缭可能就是三宝道人,也就是应龙氏的传人,那倒有点说得通了。
想到这点后,这两兄弟就充分开动想象力,天马行空地一番畅想,结果就真让他们在前两种猜测中,找到了另一种看似最为玄幻的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后来又被二人多番修改,然后告知了詹鹏飞,由他带着这个猜测、以及那个青铜葫芦的仿制品,去求见在古应国文化方面最有研究的洛同。
而詹鹏飞却在之后巧遇到了应云翔以及霍璎瑛,从他俩人那各听到了一堆奇奇怪怪的事,于是又启发了他新的一些思考,正好补充了他父亲和叔叔想出来的这个猜测。
《尉缭子》的珍本著作,发掘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而霍璎瑛则在她的那个长篇故事《应龙传人》里提到了一个事,应龙氏的嫡系传人荀子纲因为触犯族规,被驱逐出了应龙族;但当时的应龙族长唐衮又很爱惜他的人才,并且也知道他本性并不坏,只是一时走岔了路,有心放他一马,将功赎罪,所以想了一个办法,让他投身姜子牙门下,帮助武王伐纣,立下无数奇功,而后才在武王封赏众臣的时候,有了全新的应国出现,还因为其特殊的功劳、能耐以及地位,有了一般诸侯国不具备的“监国”之责。
而姜子牙被封为齐王,其领地就是齐鲁之地,以荀子纲和姜子牙的特殊关系,应国会有大量文物出现在齐鲁之地,也是理所当然的事,甚至可以这么想,即使过了很多年的战国时期,应国的后人和齐国的后人,仍然有着一些其他诸侯国不具备的密切联系,一些被隐藏的资料,也有可能被秘密收藏在齐国的一些王公大臣手中,这其中,很有可能就包括了兵法奇书《尉缭子》,这才有了后来银雀山的发现。那本书所藏的古墓是汉朝古墓,但经过考古专家检测,此物确实出在战国时期,而当时山东的临沂正是齐国的领地。
这些都是詹鹏飞在遇到霍璎瑛、应云翔之后的联想了,但也确实合情合理;更重要的是,他想起了应云翔说过的现实版的三宝道人潘卫宁。
之前已经说过,尉缭其实根本不姓尉,他的姓氏来历一直都是个未解之谜;如果按照詹定兄弟俩的猜测,他也应该就是应龙氏的传人,那他也许姓应。但在三朝时期的姓氏和后来不同,除了姓还有氏,所以应龙族里才会出现霍璎瑛故事里的那三个强大分支应唐氏、应荀氏和应姚氏,当然,这个应龙族除了这三个姓氏,还有其他一些分支,并且随着时代的变化,还会产生一些新的姓氏,所以后来在应龙族内出现姓潘的人也不是不可能。
尉缭这个名字的发音倒是和卫宁有点接近,而且卫宁这个名字也不错,倒是挺适合用作兵家中人的名称,保卫国家安宁,反正尉缭这个名字不太靠谱,三宝道人又是一个虚拟的身份,在那个还没有道士的年代,为了描述这个故事的方便以及准确性,所以詹鹏飞就索性将潘卫宁这个名字拿来借用,说说这个尉缭的故事了。
絮絮叨叨地绕了一大通,还没说到正文呢,这让应云翔和霍璎瑛都有点无语。但是转念一想,连个背景都这么复杂,这个故事多半也是值得期待的吧。只不过之前霍璎瑛那个故事讲了足足三天,詹鹏飞的故事虽然没这么长,但也短不到哪里去,不知道他们坐火车剩下的这些时间还够不够。
平顶山到北京的距离不算短,又没有直通高铁,三人买的普通快车票,需要近十四个小时才能到,他们三人一路叙话,已经用去了差不多三个多小时了。
詹鹏飞看出了两人的疑惑,笑了一笑:“放心,我这个故事绝对不会说那么久,我可没霍璎瑛大美女那么好的口才,我父亲告诉我这个故事时也不过用了两三个小时,我现在虽然又补充了一些资料,但想必四个小时足矣,到北京绰绰有余。”
“哈哈,那你说吧。”应云翔和霍璎瑛都笑了起来。
“好,我就开始了,老应,你记得我上次跟你说过,那位传说中的三宝道人,也就是我现在要说的这个潘卫宁,与他一起出现的,除了三件宝物以外,还有一个贴身丫鬟,对吧。”詹鹏飞问道。
“是的,我记得呢,你继续吧。”应云翔点了点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