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酒国风首页


发表回复
发表新贴
标题: [宋词鉴赏] 无名氏词作鉴赏
好酒
书酒国风管理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UID 2
精华 29
积分 11426
帖子 5151
积分 11426 个
魅力 3 点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5-8-15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1
发表于 2007-7-13 14:5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QQ
无名氏词作鉴赏

无名氏词作鉴赏

 

  ●长相思

  无名氏

  去年秋,今年秋。

  湖上人家乐复忧,西湖依旧流。

  吴循州,贾循州。

  十五年间一转头,人生放下休。

  无名氏词作鉴赏

  诗言志,词言情。然而这首词却独树一帜,以词进行讽刺,在唐宋词也极为鲜见,但在讽喻中不见尖酸刻薄,艺术表现力极强,是一朵散发异香的奇葩。

  这首词讽喻当时世道。南宋景定年间,奸臣贾似道当权,其谗毁宰相吴潜,使之被贬循州,并其后将其毒死。贾似道继为宰相,终日淫乐,不料事有偶然,德祐元年,贾与元军作战失利逃跑,也恰恰被罢贬循,且也是在循州被县尉郑虎臣锺杀于木棉庵。前后十五年如此巧合,因此作者抓住这点对贾似道的鞭挞。嘲讽和对弄权者的正色告诫,语言含蓄,但语意却是极其尖锐的。

  上片开头“去年秋,今年秋”,两句,着意用两个秋字使词罩上一层萧瑟、落寂的气氛,年复一年,一个个凋谢的秋天又将过去。“湖上人家”两句又着意表现权臣贾似道权力显赫飞扬跋扈,与秋风落叶、灰飞烟灭的对比,“乐”“忧”转换何其快哉!“湖上人家”暗指在西湖大筑别墅,荒淫娱乐的贾似道。

  一个“湖上人家”落笔轻巧,而却充满对贾的嘲讽揶谕。“西湖依旧流”更是以西湖冷眼旁观的语调,衬托人生无常,善恶报应的无情。句式好像在写景,其实揭露主题,启人深思。

  下片几句与上片不同。上片用笔曲中见直下片则直中含曲。“吴循州,贾循州”以简单的句式揭示深刻的含义。吴潜,贾似道同为权臣,同贬循州,同死于循州客乡,戏剧性的对此,又寄托作者对两人的爱憎。贾似道误国弄权,终死循州,而吴潜也虽有报国之志,却难脱循州之难。贾似道更是可憎可恶可笑,其害人终害已,十五年荣华,一朝也不过身败名裂,多么的可悲。“十五年间”二句,作者又郑重告诫说,“人生放下休”,人世无常,还是丢开世情,免生烦恼。其中虽包含对贾的讽刺,但也含有对人生消极避世的消极思想,在此也应注意。

  全词短小精干,口语化极强,语言质朴生动,极富节奏感,和浓愈的民歌风味,其中包含讽古喻今的现实主义色彩也极为难能可贵。另外在艺术表现上作者把含蓄与明快熔为一体,使形式和内容更好的统一起来,我们会在慢慢品味中体会出来。

  ●御街行

  无名氏

  霜风渐紧寒侵被。

  听孤雁、声嘹唳。

  一声声送一声悲,云淡碧天如水。

  披衣告语:“雁儿略住,听我些儿事。

  塔儿南畔城儿里,第三个、桥儿外,濒河西岸小红楼,门外梧桐雕砌。

  请教且与,低声飞过,那里有、人人无寐。

  无名氏词作鉴赏

  这首托雁言情之作,表现客居异乡的游子对亲人的思念。内容在诗词中屡见不鲜,但表现手法却新颖,细腻,很能感人。

  词意大致是这样的:一个离别亲人客居异乡的游子在深秋寒碾转难眠。夜深人静,只有客舍外呼啸的寒风越来越紧,空然夜空中传来孤雁响亮而凄厉的呜叫,一声声哀鸣,牵动游子的情怀,想起远方的亲人。

  他急忙披衣而起,对南飞的孤雁千叮咛万嘱咐,想把满腹的愁绪告诉雁儿,让它转告远在城里桥外河边小楼里的那个她。全词通篇表达了一个“相思”之情,但却没用一个“相思”之类的字眼,只是通过对雁儿的告语,娓娓叙述她的住所,便使人感到了深切的情意扑面而来,极富有艺术的魅力。

  上片先借秋夜景物渲染孤芳寂寞的感受。一句“霜风渐紧寒侵被”使人备生寒意,备感孤苦。而一声声孤雁的哀鸣又烘托游子的孤独凄芳的情怀。“一声声送一声悲”,用一声声孤雁的悲鸣传达出一个悲痛的倾诉,一声声鸣叫牵动着主人公沉重凄苦的心情。

  “云淡碧天如水,披衣起”形象地表现出他的急切的心情。“告雁略住,听我些儿事。”语气之柔软和缓,神态之恳切诚挚,触目可见。托雁传情,本绝无可能,而如此设词,异想天开,却将游子深婉细腻的心理活动,表现得入木三分。

  下片全是游子对雁所说的话。其实质而言之,仅有一句话,即是说,你飞过我亲人的居所,请千万不要高声鸣叫,以免惊动也是无眠的她。此处全用口语,虽无一字直叙人物,却真切地表达了他内心的思念,十分生动传神。这里,“他”——游子不厌其烦,絮絮叨叨地向大雁详细描述亲人居住的具体住所,“城里”“桥外”“河西”“小楼”“门外”等分别用“塔儿南畔”,“第三个”“濒河西岸”“梧桐雕砌”等词清清楚楚,详详细细地描述出来。看似絮叨,实是殷勤。不仅表现出对大雁的真切希望,又生动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这首词题材极其普通,但特点鲜明。语言文字明白浅显,质朴无华,却生动形象,韵味隽永。可称是“凡情无奇而自佳,景不丽而自妙者”。(陆时维《诗境总论》)。这首词口语化也极其鲜明,特别是那一长句“塔儿”直至“雕砌”,“以长句作具体详细的描写,小说散文之意,且开金元曲子风气”(俞平伯《唐条词选释》)。真是一首健康优美,生动活泼,美轮美奂的民间小调。

  ●鱼游春水

  无名氏

  秦楼东风里,燕子还来寻旧垒。

  馀塞犹峭,红日薄侵罗绮。

  嫩草方抽玉茵,媚柳轻窣黄金蕊。

  莺啭上林,鱼游春水。

  几曲阑干遍倚,又是一番新桃李。

  佳人应怪归迟,梅妆泪洗。

  凤箫声绝沉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

  云山万重,寸心千里。

  无名氏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闺怨词,写的是一位少妇春日怀念远人的情态,心理。

  上片全是写景。“秦楼东风里”四句,写春归燕回,馀寒犹峭之状。这四句写的是室内的春景,是“秦楼”人所见所感的春景,并暗示出女主人公慵懒困倦、日高未起之态,带有淡淡的惆怅情调。“嫩草方抽碧玉茵”四句,从户内写到户外,描画出一派明媚的春光。作者摄取了四种景物:地面的嫩草,地上的垂柳,空中的黄莺,水中的游鱼,水陆空三维空间,交织成立体的画面,传达出绚丽的色彩。

  下片转入写人。“几曲阑干”四句,写佳人倚遍“秦楼”阑干,看到桃李又换了一番新花新叶——这意味着一年又过去了,而意中人还没有回来,这触起了她的愁思,不觉潸然泪下。“梅妆”用的是寿阳公主的典故,这里泛指妇女面部化妆。“梅妆泪洗”即涂了脂粉的脸上流下了眼泪之意。这几句着重描写佳人的外部动作,而以“应怪归迟”点明动作的原因,其悲怨愁苦之态如见。

  “凤箫声绝”四句,写对云离去后音信杳然,使佳人思念不已。“凤箫声绝”借用典故,指男子的离去。“孤雁”“双鲤”都是奇书的代称。而“沉孤雁”、“无双鲤”,就是指对方没有来信,但是,即使男方相隔云山万重,佳人的心还是神驰千里之外,萦绕在他的身边。这几句着重描写佳人的内心活动,浓情厚意,溢于言表。

  ●阮郎归

  无名氏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绿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

  无名氏词作鉴赏

  “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迴之感。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两句为全篇奠定了哀婉的基调。

  三、四句写雨霁天晴,接理色调应该转为明朗,情绪应该转为欢快。可是不然,词的感情旋律仍旧脱离不了低调。盖风雨虽停,而红日却已西沉。因此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被抹上了一层暮色。

  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情,仍从景物引起。“帘半卷,燕双归”,开帘待燕,亦闺中常事,而引起下句如许之愁,无他,“双燕”的“双”字作怪耳。其中燕归又与前面的花落相互映衬。花落已引起红颜易老的悲哀;燕归来,则又勾起不见所欢的惆怅。燕双人独。怎能不令人触景生愁,于是迸出“讳愁无奈眉”

  一个警句。所谓“讳愁”,并不是说明她想控制自己的感情,掩抑内心的愁绪,而是言“愁”的一种巧妙的写法。“讳愁无奈眉”,就是对双眉奈何不得,双眉紧锁,竟也不能自主地露出愁容,语似无理,却比直接说“愁上眉尖”。艺术性高多了。

  结尾二句,紧承“讳愁”句来。因为愁词无法排遣,所以她转过身来,整顿局上残棋,又从而着之,借以移情,可是着棋以后,又因心事重重,落子迟缓,难以应敌。这个结尾通过词中人物自身的动作,生动而又准确地反映了纷乱的愁绪。

  ●浣溪沙·瓜陂铺题壁

  无名氏

  剪碎香罗浥泪痕,鹧鸪声断不堪闻,马嘶人去近黄昏。

  整整斜斜杨柳陌,疏疏密密杏花村,一番风月更消魂。

  无名氏词作鉴赏

  这首词是一位未留名的姓的作者用篦刀刻在蔡州瓜陂铺的青泥壁上的。

  词的上片是追忆与爱人别离时的情景。香罗帕一般是男女定情时馈赠的信物,现在将它剪碎来揩拭离人的眼泪,真是悲痛之极。接下来两句用景物描写进一步烘托和渲染别离的悲痛。就在这剪碎香罗,泪眼相看,痛苦诀别之际,那“行不得也哥哥”的鹧鸪哀鸣,和着催人远行的声声马嘶,又在黄昏的沉沉暮霭中断续相和,更使得这一对多情的离人肝肠寸断。

  下片写与爱人别离后的愁思。跟上片不同,没有从正面着笔,而只是写旅途风光,妙处就在从这一路风光中不难体味这可怜朋友的愁思。他一路行来,走过种着或成行或斜出的杨柳树的道路,穿过傍着或疏或密杏花林的村庄,这些景色不可谓不清美宜人,可是在离开了心上人的男主人公眼中,它们只能更加勾起对已诀别的爱人梦幻般的思恋。待到结束一天的旅途劳顿,投宿到乡间一所小旅店歇息下来,虽有清风明明,却丢失了花前月下的愉悦生活,真是感触万千。

  雨中花

  无名氏

  我有五重深深愿。

  第一愿、且图久远。

  二愿恰如雕梁双燕。

  岁岁后、长相见。

  三愿薄情相顾恋。

  第四愿、永不分散。

  五愿奴哥收因结果,做个大宅院。

  无名氏词作鉴赏

  词以“我”作第一人称的表达方式,表达风尘女子的愿望。这“深深愿”表明她们深思熟虑,长期以来所热烈追求的。风尘女子许多都是不愿过那种朝秦暮楚、供人玩赏的生涯,她们盼望着有一个正常而稳定的家庭生活,所以“且图久远”是她们首先得考虑的基本之点。第二层愿望是岁岁双双和谐相处,希望建立协调的家庭关系。第三愿则是对男子提出的要求。

  “薄情”取其相反之义,即指所信赖的多情男子,希望得到他的顾惜、爱怜。第四愿,永不分散即意味着永远不被遗弃。第五愿是最深的一层,是全部愿望的关键所在,即希望作个普通家庭的女主人,而不是姬妾之类。“奴哥”是对年轻女性的昵称。这里是自称。“收因结果”即为收场、结果。“宅院”同“宅眷。

  这表明风尘女子希望真正从良,结为正常婚配对偶,成为自由的普通人家的女主人。“大宅院”就是指妻而非妾了。将五愿合并而观,则她们是要求建立一个正常的、长久的、美满幸福、自由和谐的家庭生活。这是每个妇女最合理的最朴素的人生要求。

  ●眉峰碧

  无名氏

  蹙破眉峰碧。

  纤手还重执。

  镇日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

  薄暮投村驿。

  风雨愁通夕。

  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无名氏词作鉴赏

  此词是市井之辈抒写羁旅行役之苦的,但并未直接描述旅途的劳顿,而是表达痛苦的离情别绪。在某种意上,这种离别之苦比起劳碌奔波是更难于忍受的,当初与家人离别时的难忘情景至今犹令主人公感到伤魂动魄。

  “蹙破眉峰碧,纤手还重执”是与家人不忍分离的情形。从“镇日相看未足时”一句体味,很可能他们结合不久便初次离别,所以特别缠绵悱恻。蹙破眉峰,是妇女离别时的愁苦情状,从男子眼中看出;纤手重执,即重执纤手的倒文,从男子一方表达,而得上句映衬,双方依依难舍之情,宛然在目。以下“镇日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隻”,是男子在分别在即所感,也是别后心中所蓄。

  离别的情形是主人公在旅宿之时的追忆,词的下片才抒写现实的感受,因为这次离别是他为了生计之类的逼迫忍心而去,故思念时便增加了后悔的情绪,思念之情尤为苦涩。“薄暮投村驿,风雨愁通夕”,一方面道出旅途之劳苦,另一方面写出了荒寒凄凉的环境,旅人为赶路程,直至傍晚才投宿在荒村的驿店里,一副寒伧行色表明他是社会下层的民众,在这荒村的驿店里,风雨之声令人难以入寐,离愁困扰他一整个夜晚。“愁”是全词基调,紧密联系上下两片词意。风雨之夕,愁人难寐,感觉的联想便很易与离愁相附着而被强化。“窗外芭蕉窗里人”本不相联系,但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由于联想的作用,主体的感受便以为雨滴落在芭蕉叶上就好似点点滴滴的痛苦落在心中。此种苦涩之情,令人伤痛不已。这结句即与唐宋文人作品比较,也可称之为名句。

  ●眼儿媚

  无名氏

  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

  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

  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

  无名氏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写离情别绪的词。

  上片以江边送别所见的景物烘托别离时的愁绪。饯行的酒席大约是设在江畔,只见江上芦苇都已开满了白花,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那无可奈何地随风晃动的姿态,萧萧瑟瑟的凄切声响,好像是有意做弄出许多忧愁的样子,给已经愁肠百结的离人凭添了许多愁思。抬眼望去,那西沉的太阳,恹恹地在落下去,只剩半根竹竿那么高了;那从天际飞来的两行新雁,愈飞愈远,飞往南方的老家去了;眼前停靠着的这一条船,你就要载着我的朋友(也许是心上人)别我而去了。

  下片进一步分写别前、别时,别后的心理活动。我们之间的别离一直是我担心的事情,我常常怕你离我先去。眼下,别离,无情地来临了,在这即将分手的时刻,只有拼一醉才能暂时解除心中的烦忧。今天晚上,我的眼前还是一个活泼泼的你;到了明天,你的模样就只能活在我的心里;到了后天啊,想你、念你而又看不见你、喊不应你,我只能紧蹙双眉,忍受无休止的离愁的煎熬了,这怎能不教人心酸肠断呢!

  这首词没有采用夸张的手法,基本上用白描,只四十八个字,便将别离的愁绪倾诉得相当充分,很有感染力。透过悲切凄清的愁绪,可以感受到送别人与远行者之间深挚的感情。

  ●青玉案

  无名氏

  年年社日停针线。

  怎忍见、双飞燕。

  今日江城春已半。

  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

  点点行行泪痕满。

  落日解鞍芳草岸。

  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无名氏词作鉴赏

  这首无名氏的作品,写的是游子春日感怀。

  年年社日,大家都是兴高采烈,连妇女也在此日停了针线活计,结伴出外闲游。那么,游子的心情又是如何见?“怎忍见、双飞燕”。燕子双双,于春社时候飞回旧巢;游人成双做对,言笑晏晏;这些都是使他触景伤神的场面。自己身处异乡,形单影只,又将何以为遣呢?

  “今日”句,点出目前正当江城春半,百花争妍。

  “一身”几句,写出自己长期飘泊的苦况。“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这是游子眼中的实景。实际上也是他黯淡心情的反映。“已”字与“犹”字呼应,是说不仅已往数年,而且今年仍然流寓他乡,以后如何,那就只好不作思量了。

  过片“春衫”两句道出穿着春衫之人的相思之情。破衣之上满布斑斑泪痕,则游子内心悲苦之情也就可以想见。

  结尾几句先写四周景致,旅途小驻,解鞍伫立溪桥岸边,但见夕阳西下,芳草萋萋。接下去连用三个“无人”,用来突出他内心的苦闷!繁花似锦,无人同赏,只好借酒浇愁,独酌而又无人相劝,待到醉了,更是无人照看。三句叠用三个“无人”,使语意分三层宛转道来,将游子的内心活动有层次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踏莎行

  无名氏

  酒情怀,恨春时节。

  柳丝巷陌黄昏月。

  把君团扇卜君来,近墙扑得双蝴蝶。

  笑不成言,喜还生怯。

  颠狂绝似前春雪。

  夜寒无处著相思,梨花一树人如削。

  无名氏词作鉴赏

  此词写市井女子赴密约时的期待心情。在赴密约之时,女主人公的心情是抑郁而苦闷的。

  词起笔以“殢酒情怀,恨春时节”表现出她的情绪非常不好,这应是因他们爱情出现了波折或变故而引起的。“殢酒”是苦闷无聊之时以酒解愁,为酒所病:“恨春”是春日将尽产生的感伤,“情怀”和“时节”都令人不愉快。“柳丝苍陌黄昏月”,是他们密约的地点和时间。从约会的地点,大致可以推测女主人公属于市井之辈,如果富家小姐或宦门千金绝不会到此等巷陌之地赴约的。这样良宵好景的幽期密约,本应以欢欣的心情期待着甜密的幸福,然而这位市井女子却是心绪不宁,对于约会能否成功似乎尚无把握,于是在焦急无聊之中,想着试测一下今晚的运气。“把君团扇卜君来”,即用情人赠给的团扇来占卜,非常意外,她竟在近墙花丛之处扑着一双同宿的蝴蝶,惊喜不已,词情到此来了一个极大的转折,女主人公的心境由苦闷焦虑忽然变得开朗喜悦起来。下片顺承上片结句,表述新产生的惊喜之情。

  “双蝴蝶”的吉兆使她喜悦,也感到有趣而可笑,甚至难以控制喜悦的笑声,这预兆又使她在惊喜之余感到羞涩和畏怯,而畏怯之中更有对幸福的向往,于是她高兴得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自己也觉得有似前春悠扬飘飞的雪花那样轻狂的状态了。这句为我们勾画出一位天真活泼、热情坦率的女子形象,显示出其个性的真实面目,也表现了市井女子的性格特征。但占卜的吉兆并不能代替生活的客观现实,随着相约时期的流逝,逐渐证实预兆的虚妄,因而词的结尾出现了意外的结局:情人无端失约了,这个结局好似让主人公从喜悦的高峰突然跌落到绝望的深渊,对她无异是又一次精神打击。作者妙于从侧面着笔,用形象来表示。春夏之交的“夜寒”说明夜已深了,她一腔相思之情似游丝一样无物可以依附。梨树于春尽夏初开花,这里照应词开头提到的,“恨春时节”。现在她已不再“颠狂”了,依在梨花下痴痴地不忍离去,似乎一时瘦削了许多,难以承受这惨重的打击。

  结句含蓄巧妙,深深地刻画出心灵受伤的女子的情态。

  ●采桑子

  无名氏

  年年才到花时候,风雨成旬。

  不肯开晴,误却寻花陌上人。

  今朝报道天晴也,花已成尘。

  寄语花神,何似当初莫做春。

  无名氏词作鉴赏

  “年年才到花时候,风雨成旬”,作者本来要与今年寻花被误,可是一开始用的是一个含量更大的句子,这样子不仅能罩得住全篇,而且使题旨得到更广泛的扩充。“不肯开晴”语意和“风雨成旬”略同。

  不过这不是多余的重复,因为如果只是“风雨成旬”,那么那些痴情的惜花者也许会想:总该有一刻的风晴吧,只要乘这个机会看上一眼春花,也就不枉度此春!

  不信,你看那“误却寻花陌上人”的人或者就是这么想的。不然他明知“风雨成旬”,为什么还要寻花陌上呢?而正是因为有了“不肯开晴”,“误却”二字才更见份量。

  但是,词篇也不是顺着一个方向发展下去的。过片的“今朝报道天晴也”就忽如绝路逢生,然而紧接着又一个转折:“花已成尘”!上片说“误却”,总还是误了今日仍有明日的希望。现在,一个“尘”字已经把花事说到了头,因此对寻花人来说,剩下的便只有懊丧与绝望。“寄语花神,何似当初莫做春”是作者的怨怼语,也是痴想。这种痴,正说明了他的情深;而这种至情寄托着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感喟,词中埋怨花开不得其时,未尝没有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吧?

  ●水调歌头

  建炎庚戌题吴江

  无名氏

  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

  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

  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

  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

  鲙新鲈、斟美酒,起悲歌。

  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

  欲泻三江雪浪,净洗湖尘千里,不用挽天河。

  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

  无名氏词作鉴赏

  这首词慷慨悲凉,唱出了宋室南渡初期志士仁人的心声,因而受到重视。

  此词系题于吴江桥上,因而全篇紧紧围绕江水立意。“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这的“几”有说不清多少次的意思,它与“平生”“短棹”配合,把往日太湖之游写得那么轻松愉快,为下文抒写愁绪作了铺垫。“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陡然转到当前,然而是何事使他愁和水、云一样多呢?作者并不马上解释,接下去的词句却是感情的连续抒发。以剑换舟,暗示报国无门,只好终老江湖。但是这三句用“拟”字领起,分明说只是打算。“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银是银印,艾是拴印的绶带,丘壑指隐士们住的地方。这两句申足前三句句意:先说自己无意作官,后说归隐不能。

  下片用三个三字句起头:“新鲈,斟美酒,起悲歌”,音节疾促,势如奔马,作者的感情从中喷涌而出。通脍,把鱼肉切细。从内容着眼,“新鲈”、“美酒”都是至美之物,但后面接上的是“起悲歌”,此所谓以美衬悲、愈转愈深者也。“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这里开始回答“何事愁与水云多”,也呼应“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全句意谓自己生长在太平盛事,万万没有想到今天饱尝了兵戈三苦。

  “欲泻三红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这三句用“欲”字领起,也分明说只是有此打算。正因为有了这一打算,上片中所说的以剑换舟的打算才未实现,丘壑之隐也才蹉跎。那么这一打算能否实现呢?

  “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霄汉这里暗指朝廷。作者满怀报国志向,可是面对朝廷只能使浓愁变成伤心的清泪,因为统治者并不允许人民通过战斗收复失地,作者的一切设想,也都因朝廷的妥协投降而变成了泡影。

  这首词慷慨悲壮,每个字的后面都激烈跳荡着一颗被压抑的爱国心,反映了在国事不宁的情况下个人身心无处寄托的徬徨和苦闷。

  ●一剪梅

  无名氏

  漠漠春阴酒半酣。

  风透春衫,雨透春衫。

  人家蚕事欲眠三。

  桑满筐篮,柘满筐篮。

  先自离怀百不堪。

  樯燕呢喃,梁燕呢喃。

  篝灯强把锦书看。

  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无名氏词作鉴赏

  这首词写作者对江南的怀念。上片写景,作者用清丽洗炼的语言生动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江南春天的图画:暮春时节,春阴漠漠,春风春雨吹透了、打湿了轻柔的春衫。此时春蚕已快三眠,养蚕的人家怀着即将收获的喜悦心情采摘得桑、柘叶满篮,把蚕喂得饱饱的。这是江南暮春时节所特有的景象,显得生机盎然。

  作者在将春色渲染了一番之后,下片换转笔峰,折入游子的怀乡之情。“先自离怀白不甚”一句,真切地表达了离乡怀乡的深沉愁苦,还点明了原来上片所着力描写的并不是眼前所见之景,而只是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江南风景画,反衬出离人深切的思念。回忆增添了离愁,已使人不堪;而眼前飞停在船樯上呢喃不休的燕子又勾起对家中屋梁栖燕的怀思。既不能“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冯延已《长命女》“三愿”),则唯有灯下细看那不知读了多少遍的家书,聊以慰情。信是江南的亲人写来的,作者的心也随之飞回了江南。“篝灯”,用竹笼罩着灯光,即点起灯笼。“锦书”用前秦苏蕙织锦为回之旋图诗寄丈夫的典,这里说明信是妻子寄来的。“强”字入妙:盖此家书,看一回即引起一回别意愁情,心所不欲,但思家时又忍不住要翻出来看,故曰勉强看之,矛盾心情如见。歇拍两句“人在江南,心在江南”,一则抒发了作者对亲人和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同时呼应了上片的景物描写,使之带上了更加浓烈的感情色彩。

  ●青玉案

  无名氏

  钉鞋踏破祥符路。

  似白鹭、纷纷去。

  试盝幞头谁与度。

  八厢儿事,两员直殿,怀挟无藏处。

  时辰报尽天将暮,把笔填备员句。

  试问闲愁知几许?

  两条脂烛,半盂馊饭,一阵黄昏雨。

  无名氏词作鉴赏

  此词写举子参加省试的情形。词的上片写考试前的准备阶段。祥符路为北宋都城开封府治所在地,这里借指京城之内。第一句写省试开始时,举子们纷纷前去,恰好雨后道路泥滑,他们穿上有铁钉的雨鞋,身着白衣,攘攘涌向考场。“踏破”和“白鹭”都有讥笑的意味,表现慌忙和滑稽的状态。“盝”,音禄,小匣,“试盝”即文具盒之类的用具。“幞头”为宋人通用头巾。举子携着试盝,戴着不合适的幞头,形象就更加有点可笑了。“八厢儿事”即许多兵士,“直殿”指朝廷侍卫武官,进入考考场之时,既有许多兵士搜查,又有两员朝廷武官监督,弄得“怀挟无藏处”,根本无法作弊了。可怜这些举子本来才学粗疏,考场管理之严,就更使他们无计可施了。

  词的下片写举子在考场中的困窘愁苦之态。“时辰报尽天将暮”,时间一点点过去。困坐场屋的举子一筹莫展,文思滞钝,天色已暮,只得敷衍了事,“把笔胡填备员句”。天黑前必须交卷,他大约一整天都无从下笔,临到交卷前便只好胡乱写上几句充数。这两句写出举子考试时无可奈何的心情和困窘情状。

  考试既不如意,头昏眼花,饥肠辘辘,面对暗淡的烛光和难咽的馊饭,苦不堪言。若是小园闲庭或高楼水榭,徙倚徘徊之时,“一阵黄昏雨”倒能增添一点诗情雅趣。可是举子们此时还有什么诗情雅趣,黄昏之雨只能使心情更加烦乱,更感凄苦了。在备述举子奔忙、进入考场、考试情况等狼狈困苦的意象之后,结句忽然来一笔自然现象的描写,好似景结情,补足了举子们黄昏的难堪环境氛围。

  这首词嘲讽那些久困场屋、才学浅陋而又热衷科举的士人,用漫画的夸张手法描绘出举子赴省试的狼狈可笑形象。

  ●如梦令

  无名氏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无名氏词作鉴赏

  开头二句,莺嘴啄花,已经很美,缀以“红溜”,似见花瓣落下,更觉幽隽。燕子从池上掠过,如剪的双尾点破水面,泛起小小涟漪。二句描写物态,可谓细致入微,其中“溜”“皱”二字用得极巧,都突出了一个轻字。

  前二句写客观景物,到“指冷”二句,始正面写人。那是一位女子,她正在吹笙,曲子是《小梅花》。

  词中“春透”二字,极为精炼含蓄,它可以让人感到人间充满春意,也可以觉得此时她春兴正浓。从指冷笙寒到小梅开透,有一个感情变化的过程,即从情绪低落到情绪高涨,但词人写来流丽婉转,似乎不费力气,同前二句相比,要自然得多,因而也隽永得多。

  词笔至此,似乎出穷水尽,再无法发展;但到了“依旧,依旧”以下,情绪猛一跌宕,复又别开生面,出现了另一种境界。人与绿杨俱瘦“,乃写人物因伤春而瘦。本非落花时节,而盛开的鲜花却因莺啄而坠落;池中绿波,亦并非微风吹拂,而系燕尾点成涟漪漪说明人当盛年,也系因外在感染而引起心灵上的波动。如此,又怎能不瘦呢?一个”瘦“字也包含着许多的忧思与哀感。

  ●金明池

  无名氏

  琼苑金池,青门紫陌,似雪杨花满路。

  云日淡、天低昼永,过三点两点细雨。

  好花枝、半出墙头,似怅望、芳草王孙何处。

  更水绕人家,桥当门巷,燕燕莺莺飞舞。

  怎得东君长为主,把绿鬓朱颜,一时留住?

  佳人唱、《金衣》莫惜,才子倒、玉山休诉。

  况春来、倍觉伤心,念故国情多,新年愁苦。

  纵宝马嘶风,红尘拂面,也则寻芳归去。

  金明池词作鉴赏

  金明池,是北宋汴京著名的苑囿,风景佳丽。这首词的特点是采用赋体,充分利用长调篇幅大、容量多的优势,尽量铺叙,尽情抒写,结合风景的描绘寄寓身世之慨,笔触细腻,委婉动人。

  整个上阕好象展开一幅画卷,从汴京的顺天门一直铺向金明池,上有轻云淡曰,穹窿一般的天宇;中有似雪杨花,随风飘卷,间杂着三点两点细雨,洒向京城的大道,洒向大道上的游人。轻尘被细雨浥过,空气格外显得清新。而一枝鲜花伸出墙头绿茵似的芳草铺满长堤,风景格外优美。到了近郊,又只见水绕人家,桥当门巷。对对黄莺、双双紫燕,在花丛间飞来飞去。

  词人在描绘这些景物时并不是纯客观地摹写,而是用多种手法加以衬托点染。第一是赋与自然景物认人的感情,即拟人化。此词所写的“好花枝、半出墙头,似怅望芳草王孙何处”便带有“闺房之意”。花枝出墙,竟似美人一般,缅怀着惆怅之情,望着远去的王孙公子,是花枝惹人,还是人惹花枝,几乎难以分辩。第二是以动衬静。第三是注意色彩的点染。如青、紫、似雪的杨花,已正面写出三种颜色。至于“好花枝”当为红色,芳草与水,当为绿色,这是暗写。

  下半阕转入抒情。过片以问句形式,紧扣上半阕所写之春景,转折之中,意脉不断。“怎得东君长为主,把绿鬓朱颜,一时留住?”一方面是表示对大好春光的一片留恋之情,一方面是抒发人生无常、青春难久的感慨。至此,整个词情便由欢乐转入纵酒听歌,由纵酒听歌再转入悲伤愁苦,结句则宕开一笔,逗“归欤”之叹。

  此词上半阕着重写乐景,下半阕着重写哀情,“佳人唱《金衣》莫惜,才子倒、玉山休诉”,写美人唱情歌,才子饮美酒,乐则乐矣,然其中已有及时行乐的颓放思想。此以表面之乐衬内心之悲,所以下面“况春来”三句把“伤心”“愁苦”倾泄出来。

  此词结尾三句不是通常的以景语作结或情语作结,而是以动态作结。前面说“况春来,倍觉伤心,念故国情多,新年愁苦”,感情已十分消沉;至“宝马嘶风,红尘拂面”,系回映前半阕游赏,本该感情一扬;然一“纵”字,则变为决绝语,意为即使游赏金明池再怎么快乐,我也得回归故乡,感情极为沉痛。

  ●浣溪沙

  无名氏

  水涨鱼天拍柳桥。

  云鸠拖雨过江皋。

  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

  又移日影上花梢。

  无名氏词作鉴赏

  这是首笔触细致而风格明秀的春日之作。

  词篇幅一开,便春意盎然。“水涨鱼天拍柳桥”。水涨,点春讯。以下五字渲染之。春来涨潮,浮起了鱼天,不反水与岸齐,拍打着柳桥而已。鱼天一辞,妙不可言。鱼游于水,如翔于天,可见当涨潮托起春水之后,那春水仍是空明莹澈。“云鸠拖雨过江皋”,云鸠形容墨云行雨,其色如鸠。这又是一个妙手偶得的好辞。上句写春水空明,此句写春江烟雨,一阴一晴,阴晴不定,正是春天的特征之一。“一番春信入东郊”,春从东来,东郊先得春信。这又是词人下笔极细致有味之处。

  过片二句,词境从江郊转为室内。“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上句写自己沏茶。凤团是宋时一种名茶。春日人常渴睡,短梦也是常有的。饮茶之意,在破睡提神。句首虽下一“闲”字,语似不经意,实则方才一饷短梦,竟大有难以遣除了却之愁,故须饮茶以消其一份梦后的惘然。下句写燕子垒巢。

  燕子不辞辛苦飞来飞去,一次又一次衔泥而来,眼看着就渐渐营造成了新巢。燕子极忙,词人则静。句首一下“静”字,暗示的实是词人并不平静的心绪。大好时光白白流逝而不能有所作为的悲哀,隐约见于此二句之言外。结句转为室外。“又看日影上花梢”时光流转,不知觉间,日影又已移上花梢。句首下一“又”字,则日日空对春光之意亦隐然可见。挽合下片三句首字所下之“闲”字、“静”字、“又”字,词人心头不忍时光白白流逝的愁怨不难体味。这种淡淡的哀怨,实是一种普遍的人生情绪。而词中表现得极精微、含蓄。

  ●眼儿媚

  无名氏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无名氏词作鉴赏

  此词内容当是触眼前之景,怀旧日之情,表现了伤离的痛苦和不尽的深思。

  上片第一句“杨柳丝丝弄轻柔”,柳条细而长,可见季节是在仲春。“弄”是写垂柳嫩条在春风吹拂下的动态。这已是一种易于撩拨人们情绪的景色了。但光是这一句,还看不出情绪究竟是喜乐还是悲愁来。

  接下一句“烟缕织成愁”,情绪的趋向就明白了。但写仲春之愁,如何写法?作者运用了他的特技:海棠未遭雨打,还在枝头盛放;梨花又似争先,如雪般的开了,这不是很典型的良辰美景吗?可要知道,只有九十日的春天,却当此时已有一半过去了!好就好在“一半春休”这一句;如果没有这一句,上面所说的“烟缕织成愁”,就会变得无病呻吟。

  若只有眼前景色的凭空触发,而没有内在的愁的根源,则即使是再大再多的外因,也起不了作用。于是在下片中,就把这个郁结交代出来了:“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原来有一段值得留恋、值得追怀的往事。但是年光不能倒流,历史无法重演,旧地又不能再到,则只有凭借回归的魂梦,围绕于女子所居的值得怀念的地方了。这两句写出了爱情和别离所带来的痛苦,但又念念不能忘怀,因此接下去写道:“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词人的相思之情,只有借丁香和豆蔻才能充分表达啊!这不是分明在感叹自己心底的深情正象丁香一般郁而未吐,但又是多么希望能和自己心爱的人象豆蔻一般共结连理吗?整个下片的意思是说,尽管一切的梦幻都已失落,然而自己内心缠绵不断的情意依然专注在那个可人身上,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啊!

  ●鹧鸪天

  无名氏

  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

  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无一语,对芳尊。

  安排肠断到黄昏。

  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无名氏词作鉴赏

  词的上片写思妇凌晨在梦中被莺声唤醒,远忆征人,泪流不止。“梦”是此片的关节。后两句写致梦之因,前两句写梦醒之果。致梦之因,词中写了两点:一是丈夫征戌在外,远隔千里,故而引起思妇魂牵梦萦,此就地点而言;一是整整一个春季,丈夫未寄一封家书,究竟平安与否,不得而知,故而引起思妇的忧虑与忆念,此就时间而言。从词意推知,思妇的梦魂,本已缥缈千里,与丈夫客中相聚,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在梦境中得到了满足。这是何等的快慰,然而树上黄莺一大早就恼人地歌唱起来,把她从甜蜜的梦乡中唤醒。她又回到双双分离的现实中,伊人不见,鱼鸟音沉。于是,她失望了,痛哭了。

  过片三句,写女子在白天的思念。她一大早被莺声唤醒,哭干眼泪,默然无语,千愁万怨似乎随着两行泪水咽入胸中。但是胸中的郁懑总得要排遣,于是就借酒浇愁。可是如李白所说:“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一怀愁怨,触绪纷来,只得“无一语,对芳尊”,准备就这样痛苦地熬到黄昏。李清照《声声慢》云:“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词意相似。唯李词音涩,声情凄苦;此词音滑,似满心而发,肆口而成,然无限深愁却蕴于浅语滑调之中,读之令人凄然欲绝。

  结尾两句,融情入景,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

  “甫能”二字,宋时方言,犹今语刚才。这里是说,刚刚把灯油熬干了,又听着一叶叶、一声声雨打梨花的凄楚之音,就这样睁着眼睛挨到天明。词人不是直说彻夜无眼,而是通过景物的变化,婉曲地表达长时间的忆念,用笔极为工巧。

  这首词有一个好处,就是因声传情,声情并茂。词人一开头就抓住鸟莺啭的动人旋律,巧妙地溶入词调,通篇宛转流畅,环环相扣,起优跌宕,一片官商。清人陈廷焯称其“不经人力,自然合拍”,可谓知音。细细玩索,不是飞可以体会到其中的韵味吗?

  ●满江红

  无名氏

  斗帐高眠,寒窗静、潇潇雨意。

  南楼近,更移三鼓,漏传一水。

  点点不离杨柳外,声声只在芭蕉里。

  也不管、滴破故乡心,愁人耳。

  无似有,游丝细;聚复散,真珠碎。

  天应分付与,别离滋味。

  破我一床蝴蝶梦,输他双枕鸳鸯睡。

  向此际、别有好思量,人千里。

  无名氏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咏雨词,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词把雨滴声贯穿全篇。作者敏锐地捕捉住这一听觉形象,并且别出新裁地联想出相似的人生感受。

  上片写雨滴声造境。一顶小帐,形如覆斗,词人安卧其中。夜,静悄悄地,本该睡一夜好觉。不料一阵萧疏带凉的雨意,进了窗户,醒了词人。住处地近城南,此刻听得城楼上更鼓敲了三响,已是三更天了。室内夜漏滴答、滴答,有节奏地连成一支水滴之声。

  窗外雨点潇潇阵阵,从杨柳叶尖上滴响,在芭樵叶片上溅响,奏成一场雨滴的交响乐。树有远近,叶有高低,故其声亦有远近高下。往远处普遍地听,是淅淅沥沥,连成一片;往近处仔细地听,则滴滴答答,点点分明。“不离”、“只在”是强调深夜雨声唯有植物叶上滴响之商,最为打动人心。这两句,紧紧衔接上面“漏传一水”,就把雨滴声和漏滴场连接起来,在睡意朦胧的词人听来,似乎就感到四面八方有无数的漏滴作响。失眠的人,情何以堪?无情的雨滴,一个劲儿地滴,也不管要滴穿这一双愁人的耳,要滴破这一颗思乡的心。滴,是全篇之眼。

  下篇书写雨滴引起的更多联想与感伤。雨丝真细,若有若无,飘飞在空中,如缕缕游丝。雨丝有时也加大而形成雨点,洒在植物叶上汇聚起来,又如颗颗真珠。叶子承受不了而珠落,滴答一响,碎了。雨珠的聚而复散,与人生的悲欢离合,是多么相似呵!真该是天意吧,让我从雨滴来咀嚼离别的滋味。再说那雨丝吧,若有若无,又与梦思的飘忽断续多么相似。可不是吗?刚才一晌好梦,就让雨声绘打破了。梦一醒,不由人不羡慕那些雨夜双栖的伉俪。梦,做不成了。

  可是,在这潇潇夜雨中好好想念一番,不也是很美的吗?让我的精神飞过无边的雨丝,与千里之外的人相会吧!无可奈何语,也是痴情语。这样结笔,仍与全篇妙合无迹。

  ●千秋岁令

  无名氏

  想风流态,种种般般媚。

  恨别离时太容易。

  香笺欲写相思意,相思泪滴香笺字。

  画堂深,银烛暗,重门闭。

  似当日欢娱何日遂。

  愿早早相逢重设誓。

  美景良辰莫轻拌,鸳鸯帐里鸳鸯被,鸳鸯枕上鸳鸯睡。

  似恁地,长恁地,千秋岁。

  无名氏词作鉴赏

  这首词是流传于北宋年间的一首无名氏作的词,宋徽宗政和七年,流传于邻邦高丽(今朝鲜),后失传,幸而在朝鲜《高丽史。乐志》中保存下来。比词语言俚俗,但表达了市丹青年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艺术表现直率朴实,是一首很有水准的诗词。

  这首词以男性、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表现的情感率直,内容也是有关桑间之情濮上之意这类词。上片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相思之情。“想风流态”二句,表达作者对初次欢会时对她的深刻印象。一个“想”字直抒情怀,表现了对意中人难以泯灭的印象。

  作者运笔巧妙,对意中人的描述,没有一句具体的描绘,但句中流露中“她”体态风流,媚力四射,无一处不取悦于人,无一处不具有女性的魅力,使人不由自主地感到他意中人妖娆的外貌与内心的多情。“恨别离时”三句又用一个“恨”字转入对别后相思的叙述。爱之愈深恨之愈深,而此时的“恨”更是此人感到主人公对意中人的相思之苦。“恨”只为“别离时太言易”,惋惜相聚时的短暂,“恨”只恨“相思泪滴香笺字”,相思之苦,眷恋之深跃然纸上。“画堂深”三句补充说明了相思痛苦的缘由:却只见画虚深远,门户重重,鱼雁难传,相见无时,即使相思句写万言,相思泪湿香笺也无剂无事,一片绝望之情。

  下片表现主人公对未来的美好设想与美好祝愿。

  “似当日”一句承前启后,既说明相见无日之意,相会无期之苦,又满怀对未来的美好遐想。“愿早早”二句以一个“愿”字使主人公对未来的美好期望代替愁苦的情调。“美景良辰”三句表现了主人公与其意中人对未来美好爱情生活的憧憬。主人公此时深深感到青春时光的美好决不应虚度,欢娱的相会不能轻易分离。“鸳鸯帐里鸳鸯被,鸳鸯枕上怨鸯睡”,短短两句话却重复四次“鸳鸯”二字,使人印象极为深刻。

  “鸳鸯”在民俗中是情侣,夫妇的象征,在民间的男女生活中极其常见。“鸳鸯”的帐、被,枕都表达他们对甜蜜幸福的期望和享受。重叠连锁的句式也极富有浓厚民间文艺的气息,充满美好爱情天长地久的向往。最后“似恁地”三句,更是如情侣间的誓词般表现出双方对幸福生活长久永远、绵绵无尽,“千秋万岁”的追求。

  这首词词句不多,但短短的小词表现当时市井青年男女蔑视礼法,为爱情婚姻的自由不顾千难万险的新的爱情观念,表现当时社会的进步,对现在不也有一定的意义吗?

  ●檐前铁

  无名氏

  悄无人,宿雨厌厌,空庭乍歇。

  听檐前铁马戛叮噹,敲破梦魂残结。

  丁年事,天涯恨,又早在心头咽。

  谁怜我、绮帘前,镇日鞋儿双跌。

  今番也、石人应下千行血。

  拟展青天,写作断肠文,难尽说。

  无名氏词作鉴赏

  这首无名氏词流行于北宋年间,以词句来看是一位妇女之作。词中表现女主人公为争取爱情,争取幸福不惜付出一切,然而结果却仍旧陷入痛苦凄惨的境地,无人怜念,终身难言。全词感情强烈,可说是她感天动地的呼声。

  词的上片描绘的是一个凄凉孤寂的夜晚。“悄无人,宿雨厌厌,空庭乍歇”,三句。“厌厌”原指人的气息微弱,气息厌厌,这里又借指夜雨绵绵似断若续,同时将愁情怨景表现出来,明暗相合。“空庭”则无人,“乍歇”应有雨。孤寂之夜,夜雨绵绵,一个孤独愁惨的环境跃然纸上。“听檐前铁马戛叮噹,敲破梦魂残结”。“铁马”指以薄铁制成小片,串挂檐间之物,风起则叮叮有声。“铁马叮噹”显示风吹得凄厉。“敲破”指惊醒残梦。但这里不用惊醒而用“敲破”更为生动,形象,一语双关,既有铁马叮噹之声之景,又含人生梦境破天之意,使人物所处的环境,所有的感受都让人清楚地感觉到。环境是凄苦的,因此才会有下面对其不幸命运和痛苦之情的抒写。

  “丁年事,天涯恨,又早在心头咽”三句。“丁年”即一个人成年的时候。“天涯恨”化用温庭筠《梦江南》词中的“千万恨,恨极在天涯”之句,表示远离久别之恨。一个“恨”字又暗含女主人公不幸的往事,青春本是美好生活之时,却不幸被负心人抛弃,由此悔恨万千。“天涯恨”表明悔恨之深。“心头咽”则更有表现力,千恨,万恨,天涯恨,却难以告人,唯有自己咽下,痛苦之情不禁令人催泪而下。

  词的下片更由上片而表达出难言的痛苦。“谁怜我,绮帘前,镇日鞋儿双跌”。“绮帘”即美丽的窗帘。“镇日”即整日。鞋儿双跌即跺脚哀叹怨恨之状。

  孤寂的夜晚无人关心,美丽的身姿无人理睬,此时只能可怜无助地在窗前捶胸顿足地哀叹了。痛苦的往事更让人的难以入眠。“今番也,石人应下千行血”,此情此景即使是无知无情无怨无恨的石人也会为“我”的痛苦而泪血洒下。这句词语言之强列,感情的跌宕,悲恨之强烈难以言表。“拟展青天,写作断肠文,难尽说。”这番的感受只能以青天作纸,石人的千行泪血为墨,来写不尽的断肠文。这种夸张的比喻并不令人感到失真,反而更深刻地感受女主人公强烈的情感。词尾的夸张句式,更是表达了女主人强烈的呼声,感人肺腑,撕人心裂。

  这首词情感至深,感情之强烈,真实,真挚溢于词句。这首充满不幸女子血泪史的作品震憾人的心灵,在此谁还会追究什么艺术手法呢?

  ●九张机

  无名氏

  一

  一张机,采桑陌上试春衣。

  风晴日暖慵无力,桃花枝上,啼莺言语,不肯放人归。

  二

  两张机,行人立马意迟迟。

  深心未忍轻分付,回头一笑,花间归去,只恐被花知。

  三

  三张机,吴蚕已老燕雏飞。

  东风宴罢长洲苑,轻绡催趁,馆娃宫女,要换舞时衣。

  四

  四张机,咿哑声里暗颦眉。

  回梭织朵垂莲子,盘花易绾,愁心难整,脉脉乱如丝。

  五

  五张机,横纹织就沈郎诗。

  中心一句无人会,不言愁恨,不言憔悴,只恁寄相思。

  六

  六张机,行行都是耍花儿。

  花间更有双蝴蝶,停梭一晌,闲窗影里,独自看多时。

  七

  七张机,鸳鸯织就又迟疑。

  只恐被人轻裁剪,分飞两处,一场离恨,何计再相随?

  八

  八张机,回文知是阿谁诗?

  织成一片凄凉意,行行读遍,厌厌无语,不忍更寻思。

  九

  九张机,双花双叶又双枝。

  薄情自古多离别,从头到底,将心萦系,穿过一条丝。

  无名氏词作鉴赏

  这是一组具有浓郁的民歌色彩的抒情小词。塑造了一个来自民间的对爱情无比忠贞的织锦少女形象,她对旖旎明媚的春光无比热爱,对美满幸福的生活执著追求,从采桑到织锦,从惜别到怀远,形成一幅色彩缤纷、形象鲜明的生活画卷,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显然是少女春愁春恨,离情别绪的抒写。

  “一张机”通过采桑少女美的感受和心的陶醉,来抒发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意。首句的“一张机”是民歌中惯用的比兴手法,次句的“采桑陌上试春衣”点明了劳动的对象、地点和时令,“风晴日暖慵无力”表现了一个少女陶醉在大自然中的娇态。“桃花枝上”三句写她被黄莺儿的美妙歌声迷住了,舍不得回去。

  “两张机”通过行人踟蹰、女子回头一笑的离别情意,表现了她对即将远离的恋人的无限深情。“行人立马意迟迟”是从女主人公的眼里看到行人的迟疑不决,欲行又止,真实地描绘出那种依依不舍的矛盾心情。“深心未忍轻分付”是写女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刻画出正在初恋的少女隐藏着自己深情蜜意的娇羞心理和矜持态度。“回头一笑”三句既是她向对方表示“深心”的一种特有的默契,又是她掩盖内心秘密的艺术反映。

  “三张机”借古代吴王宫女要更换舞衣,写出初夏蚕老时,少女开始紧张的织锦劳动。

  “四张机”运用乐府民歌中谐音双关的艺术手法,表现女主人公饱含深情的思恋之苦。女子一边纺织一边忧思,她并未因相思之苦而停下机杼,却把相思之意织入了丝锦,所以有下句“回梭织朵垂莲子”,这里的“垂莲子”是谐音双关,即“垂怜于子”也就是“爱你”的意思。“盘花易绾,愁心难整,脉脉乱如丝”,是说要曲折回环地织成美丽的花朵是容易的,而要清理心头的离情别绪则是困难的。

  “五张机”通过织诗绵上,寄托相思的描写,表达了女主人公对她心上人的无限深情。她默默地把相思的诗句织在横的花纹里,却又担心诗中的命意不被情人所理解,那么她织在锦上的诗意到底是什么呢?“不言愁恨,不言憔悴,只恁寄相思”。在这里,她重复着两个“不言”,表明她不愿向对方倾诉别后的内心愁苦,也不愿透露形容的憔悴。而只是在诗句中寄托着自己的寸寸柔肠,缕缕情丝。

  “六张机”通过锦上的蝴蝶双飞,窗前的停梭独看,表现了女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相思情愫。这象征着青春幸福的双飞蝴蝶。对于初恋中的少女来说自然是特别敏感的,所以她情不自禁地“停梭一晌,闲窗影里,独自看多时”。

  “七张机”通过鸳鸯戏水的图案遭到“轻裁剪”而担心,突出青春幸福生活的被毁灭而疑虑,表现女主人公对前途和命运的无穷隐忧。织成了鸳鸯戏水的图案,应该是高兴的,为何反而“迟疑”起来?原来她“只恐被人轻裁剪”,从而引起一场难以排遣的离恨。

  “八张机”通过读遍回文所产生的苦闷心情,表达了女主人公的无穷幽怨。明明知道回文诗是苏惠寄给她丈夫的,为什么偏偏要发出“阿谁诗”的疑问呢?因为她的思恋之情,她的凄凉之意跟苏氏的回文诗熔铸在一起了。苏氏的回文诗表达了她的思想感情,她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苏氏的回文诗中,合二而一,浑然一体,是难以分辩的。

  “九张机”通过并蒂花,连理枝的比喻,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对薄男子的深切指责。“薄情郎”,“多离别”,是“自古”皆然;然而“多情女”呢?却要“从头到底,将心萦系,穿过一条丝”,就是要用一根饱含甜情密意的丝线,把红花、绿叶,柔枝都紧紧地串连在一起,这“心”与其说是花心,无宁说是情侣之心,这“一条丝”,也就是指结同心的相思,语意双关,意味深长,突出了少女真的感情,善的性格,美的愿望,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书酒诗词 www.shujiu.com


书酒论坛欢迎你
www.shujiu.com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22 19:09

书酒论坛
原创诗词楹联文学交流区 Powered by Discuz! 5.5.0 书酒诗词 www.shujiu.com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书酒国风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