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存文件~!,板油见凉~!
[Power=10000]
中华国粹网对联初级班内部使用教材
作者:都市村夫 丁山 山竹堂
第一讲 什么是对联
●第一讲学习、考核内容:(1)常用词性辨析(2)汉字平仄声判断(3)能做简单的对句和自撰简单成联,符合基本的对联格律(4)能判别联作中的明显错误
第一节 对联相关概念
对联由两个或两段相互照应的语句组成。横写时,上联在上,下联在下;竖写及悬挂、张贴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古代常将对联悬挂、张贴于店堂庙宇的楹柱上,所以对联又称楹联。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联的形式、用途和种类有不少新的变化,“楹联”便成了对联的雅称。
由一个作者创作的上下联称为“成联”或“自撰联”,两个人共同创作时,先写成的一句称为“出句”,后写成的一句称为“对句”。出句可以是上联,也可以是下联。
多分句组成的对联中,每一分句的尾字称为“句脚”,最后一个分句的尾字称为“联脚”。上下联各有一句的对联,尾字一般称为联脚。
对联可以不加标点符号,加标点符号时,如上下联各有一句,则上联通常标逗号,下联通常标句号;多分句时,上联联脚通常标分号。根据内容、语气的需要,对联也可以标感叹号、问号及其他标点符号。
对联有各种分类。按字数,分为短联和长联,上下联各30字及以上为长联。按用途和内容(联类),分为春联、贺联(婚庆、贺寿、乔迁、开业等场合)、挽联、宅第联、胜迹庙堂联等等。按修辞格式和技巧手法(联格)划分,类别很多,参见本站楹联仓库首页的分类表。
用于张贴的春联、寿联、婚联、挽联等通常加一个4个字的横批(从右自左书写)。其他种类的对联一般不加横批。
第二节 对联四要素
对联的四个要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平仄相谐。
四要素所规定的内容统称为对联格律,有时也称对联规则。其中,“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基本要素,“词性相当”是语法要素,“平仄相谐”是声律要素。
一、字数相等
“字数相等”要素的主要含义: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字数相等;上联总字数和下联总字数相等。通常还指“上下联相对应的词组字数相等”。例:
上联:春 来 眼际
下联:喜 上 眉梢(相对应的字、词字数相等)
病例:
上联:春 来眼际
下联:风光 无限
“风光”和“春”虽然都是联句中的主语,但是字数不同,在对联中通常是不允许的。
多分句例:
上联:山明水秀,八节四时颜不老;
下联:日丽风和,千年万古景长春。
上下联第一分句为四个字,第二分句为七个字,上下联各十一个字;“秀、和”为第一分句句脚,“老、春”为第二分句句脚,因第二分句是最后一个分句,故“老、春”称为联脚即可。
有一种所谓的“绝情对”是字数相等要素的特例:
袁世凯 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意为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还有一种“依稀对(隐约对)”也允许上下联相对应的词组字数不同:
二三星斗胸前落;
万花飞舞圣人书。(郑板桥)
“依稀对”追求上下联字面的联系恰在对与不对之间的境界。“星斗”与“花”、“二三”与“万”、“落”与“飞舞”,隐约调和在一起,构成完整而和谐的意境。
对联按字数分类时,上下联各3字称为“三言联”或“三字联”,各4字为“四言联”或“四字联”,依此类推。通常上下联各30字及以上归入“长联”(根据周渊龙、赵梦昭合编《古今长联辑注》中的观点),15言以下归入“短联”(尚无权威观点),15言至30言可权且归入“中长联”,1-3言也可称为“超短联”(1-3言联很少,1-2言更少,大多在特殊环境下才能称其为对联),另外还有多至上千言的“超长联”。
本站楹联仓库收录的长联和超长联浏览。
二、内容相关
对联上下联内容应有关联。应把一副对联看作一篇文章,要有主题和中心思想,不能上下联各说一件不相关的事物。如“春来眼际,喜上眉梢”两句话共同表达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
病例:
春来眼际
悲上心头(两句话表达的意义相隔甚远,不能算对联。)
故乡千里月同此
十年劳碌又一天(不仅内容对不上,词性也对不上。)
出句:一江春水向东流(下联)
对句:两河秋波朝北动(字词生硬对仗,内容不知所云。)
“无情对”和“分咏格诗钟”是内容相关要素的特例,将在第5讲中介绍。
三、词性相当
“词性相当”是对联的语法要素,其含义是:上下联相对应的每个词的词性应属同一类别。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词性分类参考《汉语词类语法表》。例:
春 来 眼际
喜 上 眉梢
名词 动词 名词
病例:
春 来 眼际
名词 动词 名词
风光 无限
名词 形容词
(或者:
春 来 眼 际
名 动 名 名
风 光 无 限
名 名 副 名)
“词性相当”被联家认为是对联的本质特征和铁定的规则。但是也有“特例”:
两点金焦,到山时不如望;
一庵海岳,怀古者见其人。(彭元瑞题北固山联)
这是所谓的“字底对”,“望”与“人”字面不对,但“望”是“望山”的隐略,于是字底的“山”与“人”终于对应。
(诸如绝情对、依稀对、字底对这样的少数例子和“高级技巧”,初学仅作为知识性了解,不宜模仿。)
对联讲究用词用字精练,在创作中经常需要考察每个字的词性。在第二、三讲中我们将作详细讨论。
四、平仄相谐
“平仄”的概念:“平”指普通话阴平、阳平,即第一、二声,如“妈、麻”,在对联中称为“平声字”;“仄”指普通话上声、去声,即第三、四声,如“马、骂”,在对联中称为“仄声字”。
“平仄相谐”就是声调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音韵感。除了上下联单边的和谐,还包括上下联的相互协调。
对联不像格律诗那样要求尾字押韵,但要求上联联脚是仄声,下联联脚是平声。“联脚上仄下平”是对联声律最基本的规则。例:
春来眼际
平平仄仄
喜上眉梢
仄仄平平
上联联脚“际”普通话读去声,在对联中归入仄声字,下联联脚“梢”读阴平,归入平声字。“际”和“梢”就符合“联脚上仄下平”的声律规则。而上面的病例“春来眼际,风光无限”联脚都是仄声,所以此病例除了词性对仗不工的问题,还存在声律不合规则的问题。
上例中,上下联除尾字平仄相反外,我们还注意到其他字的平仄也是相反的,这也是对联声律的要求。上下联平仄相反也是“对”的概念,即反向对应。对联声律并不要求每个字都平仄相反,如上面的病例“春来眼际,悲上心头”,虽然“春”和“悲”都是平声,但整幅联作从声律上说是没有问题的。
对联声律要求在一个语句中(上联或下联的各分句中),平声字和仄声字要交替出现。如何交替?因为汉语两字词居多,这里先告诉大家一个可以应用到多数联句中的基本规则:句中偶数位的字平仄应交替,上下联偶数位的字平仄应相反,奇数位的字可平可仄(联脚除外)。例:
春来眼际
平 仄
喜上眉梢
仄 平
春风荣草木
平 仄
瑞雪润河山
仄 平
鞭炮声声报喜
仄 平 仄
红灯盏盏迎春
平 仄 平
五星赤帜迎风展
平 仄 平
十亿丹心映日明
仄 平 仄
多分句联单独安排每个分句的平仄,不用考虑分句之间的平仄交替:
红梅献岁,鹊立枝头歌盛世;(“岁、立”可以不交替)
平 仄 仄 平 仄
绿柳迎春,莺穿陌上唱中兴。(“春、穿”可以不交替)
仄 平 平 仄 平
执法秉公,公生正气,气贯长虹昭日月;(“公、生”,“气、贯”可以不交替)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仄
爱民送暖,暖似春风,风行大地秀河山。(“暖、似”,“风、行”可以不交替)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平
至此,大家已经对“什么是对联”这个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们常用“对仗工整”来肯定一副对联作品,其含义就是:这副对联在内容、词性、声律三个方面符合规则。
以下略举数例,请尝试分析每幅作品在内容、词性、声律三个方面的对仗情况。
有天皆丽日,
无地不春风。(春联)
处处欢歌遍地,
家家喜笑连天。(春联)
陌上春来花似锦,
庭前鹊闹客如云。(春联)
爱貌爱才尤爱志,
知人知面更知心。(婚庆联)
野鹤巢边松最老,
仙人掌上雨初晴。(贺寿联)
烟雨凄迷,万里春花沾血泪;
音容寂寞,千条流水放悲声。(挽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
(顾宪成题东大书院。“书院”是古近代地方上设立的供人读书或讲学的场所。书院联书卷味浓厚、书生气十足,自成一派,对仗工整,佳作颇多。此联为经典的复字、叠字、顶针机巧联。机巧联可以打破常规声律规则,将在第四讲中详细介绍)
[/P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