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酒国风首页


发表回复
发表新贴
标题: 谈诗词的格律问题兼与天涯论坛《诗词比兴》斑竹种桃道人商榷
箭气箫心
诗儒
Rank: 5Rank: 5


UID 8865
精华 103
积分 7884
帖子 339
积分 7884 个
魅力 0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13-12-1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1
发表于 2014-1-6 20:2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谈诗词的格律问题兼与天涯论坛《诗词比兴》斑竹种桃道人商榷

谈诗词的格律问题兼与天涯论坛《诗词比兴》斑竹种桃道人商榷

谈诗词的格律问题兼与天涯论坛《诗词比兴》斑竹种桃道人商榷

                (一)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文随世变,诗以代变。白居易在《与元九书》提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是诗人“兴”的泼洒,“情”的流溢,“志”的挥洒,“意”的升华。景到眼前,情燃心头,如鲠在喉,一吐为快。或因事立题,或吟咏性情,或随于感遇而形诸叹咏,或难于指言而裨补时阙。
    常言道:小家重格律,大家尚境界。评价一首诗,真正内行的,首先看诗的境界,其次是神韵,其次才是格律。<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 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 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 这叫做`不以词害意'。笔者喜爱古典诗歌,也遇到一些喜爱古典诗歌的人,也常常听一些喜欢古典诗歌的人的谈论。从他们的谈论中往往觉得他们最重视的恰恰是诗歌的格律,而他们最忽视的恰恰是诗歌的内容以及诗歌的境界与神韵。在当今举办的各种诗词大赛征集的时候,都明确列出了"必须合乎格律"这一条。在作品评比的时候,不知有多少尽管内容上乘,但因为有出律之处,必然遭到驱逐,导致落选,殊为可惜。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种遗珠之憾在各种赛事和选刊、选集中几乎是经常发生的。甚而至于有些作者写出的四句八句,为避有违格律之嫌,免令行家评之不押韵,不对仗,有失平仄工整,只好有意将四句拉成六句,把八行写成十行或更多,以此告诉所谓的“方家”我这写的不是绝句或律诗,看你如何横加责备。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没有因为完全不符合格律而影响它流传千古、家喻户晓,童叟皆知。试想一下,如果按照时下流行的标准,在今天的诗词论坛,恐怕是没有人敢把这样子的没一点格律的诗词发上来的。如果去参加诗词大赛,相信这样的诗词大概没等入围就会被刷下来了。
    众所周知,我们欣赏一首诗歌,首先是从诗的立意内涵着眼,绝不会从诗的格律着手,如此首重格律,后重内容,堕入古奥晦涩之途,而无鲜活自然之趣,就不免本末倒置,未免买椟还珠。诗无定格,诗忌拘泥。诗歌的传承和发展,就其形式来讲,可以说是如水似云,千姿百态,变化多端;就其技艺而言,也称得上如花似锦,丰富多彩。当今,社会的变革、事业的发展,何其频、何其快,词汇的创意、字音的变化,何其多、何其新。今日的诗歌,无论内容、格调,还是情境、品位,都有出新和提升,令人赏心悦目。如若现在仍强求诗人只写格律体的诗,固守其韵脚、粘对、平仄,不允变通,恐怕很难做到,或者虽然做到了也难免矫揉造作。从这个角度出发,格律出而诗词亡,是不无道理的。如果只是合乎平仄、押韵、对仗等格律要求,意蕴、情感、文采都乏善可陈,充其量只能算是文字堆叠游戏,消磨时间、自娱自乐是可以的,拿出来展示给他人,说这就是诗歌,则只能贻笑大方。宋·戴复古《沦诗十绝》其四云: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格律并非一成不变的。比如说,晏殊、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曾巩等人的词,在李清照看来,简直多是“句读不葺之诗”,“往往不协音律”,五音六律、清浊轻重,不甚讲究(见其《词论》)。但他们的一些破格用法,反倒为后人所效法,成了新的格律形式。唐朝大诗人杜甫、韩愈等,故意大量使用拗格(先犯孤平,再进行拗救),实际上就是一种新形式的格律诗。清代各种诗词派别盛行,如陈维松、厉鄂、纳兰性德、项鸿祚、文廷式、龚自珍、朱祖谋、朱彝尊等,各守一派,自成一家。其创作形式变化亦大,特别是词的格律,有的来自诗“格”、有的来自曲“格”,而平仄和韵也有所变化。读者们往往抱怨当今写诗的人比看诗的人多,究其原因主要的并不在格律与否,而是嫌诗词的贴近性不够,真正贴近人民群众心灵的诗还是有读者的。
    5.12汶川大地震这一空前的灾难,将国人置于了举国哀恸的境地,凡华夏儿女无不为之哀伤与悲痛。此时,一首《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血泪与情感交融的小诗很快流行起来,感动了世人,并且让世人感动得潜然泪下。这首催人泪下的诗,当时的温家宝总理听了朗诵感动的热泪盈眶,当即将它推荐给中宣部评选五个一工程奖。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
——为地震死去的孩子们而作
孩子,
快抓住妈妈的手
去天堂的路
太黑了
妈妈怕你
碰了头
快抓紧妈妈的手
让妈妈陪你走
妈妈,我怕
天堂的路太黑
我看不见你的手
自从
倒塌的墙
把阳光夺走
我再也看不见
你柔情的眸
孩子
你走吧
前面的路
再也没有忧愁
没有读不完的课本
和爸爸的拳头
你要记住
我和爸爸的模样
来生还要一起走
妈妈
别担忧
天堂的路有些挤
有很多同学朋友
我们说
不哭
哪一个人的妈妈都是我们的妈妈
哪一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孩子
没有我的日子
你把爱给活的孩子吧
妈妈
你别哭
泪光照亮不了
我们的路
让我们自己慢慢的走
妈妈
我会记住你和爸爸的模样
记住我们的约定
来生我们一起走!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的确是首让人感动的好诗,这首诗没有华丽的文词,没有故作矫情的做作,是这场悲惨劫难中母子真情的自然演绎,那份真情自然、朴质、真实而且厚重,朴实得让人禁不住感动,真实得让人忍不住流泪,凝重得让人无法自制地哀咽。读后无不感受到心灵的震撼,让人仿佛看到了在灾难降临的那一刻无数孩子源于生命的呼喊。许多人将这首凝集着孩子们生命与血泪的诗予以转发,不仅为感动自己,而且要感动别人,更为了是永远地记住让人心碎的灾难、心祭在刹那间陨落的令人悲恸的幼小生命!这首诗,使我们的心灵震撼,使我们的灵魂哀恸,也使我们更懂得对生命的珍惜与尊重。每个噙泪读着这诗的人心情都会是一样的,那就是对作者充满了感激,对作者的真情充满感念。这首诗所给予人们的最真挚、最真情、最美好的情感,是感动中国、感动世界的那种诗的善的力量,还有天下妈妈伸出的爱之手!
    相反,被无数网友称之为“最恶心的诗”------《江城子  废墟下的自述》,这首发表于《齐鲁晚报》的词,如果我们仅看作诗技巧,还是有一定水平的,但怎么就遭到了网友的炮轰,被骂得一塌糊涂呢?会被称为“最恶心的诗”呢?
    江城子  废墟下的自述
    一位废墟中的地震遇难者,冥冥之中感知了地震之后地面上发生的一切,
    遂发出如是感慨——
    天灾难避死何诉,
  主席唤,总理呼,
  党疼国爱,声声入废墟。
  十三亿人共一哭,
  纵做鬼,也幸福。
  银鹰战车救雏犊,
  左军叔,右警姑,
  民族大爱,亲历死也足。
  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奥运,共欢呼。
    这首词中以第一人称所称的“废墟中的地震遇难者”,是一个孩子。5.12汶川大地震给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极大的伤害,数万骨肉同胞永远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们的离去成为祖国母亲的一个巨大的心痛,让多少个家庭支离破碎,这样的惨痛对于地震灾区那些失去亲人的灾民来说是长久的、刻骨铭心的。同样是写灾难中的孩子,这首词却以废墟下遇难者的口吻,感叹国家人民抗震救灾的努力,面对“党疼国爱”和“民族大爱”,发出了“纵做鬼,也幸福”和“亲历死也足”的感慨!并表达了“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奥运,同欢呼”的愿望。5.12汶川大地震,举国悲恸。生命的失却,是无数家庭无数人们生命中挥之不去的无法承受之痛,不难想象,遇难者在生命将逝的那一刻,是怎样的绝望和痛苦。在灾难中死者的哀痛和生者的哀痛是同等的。对于他们而言,根本不会有什么“纵做鬼,也幸福”的心境!也不会有什么“死也足”的豁达!更不会有什么“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奥运,同欢呼”!作者如此坦然地以地震死难者的“代言人”自居,毫不掩饰地以嬉笑的嘴脸,代表成千上万的遇难孩子说,“纵做鬼,也幸福”,“亲历死也足”,还要为奥运“欢呼”! 词中“纵做鬼,也幸福”是袭用于“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警句;“左军叔,右警姑,”则活剥自苏轼《江城子》词:“左牵黄(狗),右擎苍(鹰)”的名句。用这些既不雅观又不伦不类的典故无非就是告诉人们,死了就死了吧,做鬼也挺幸福的。难怪这首词一经发表就引起一片声讨之声,遭到无数网友写诗撰词讽刺指摘。
    1976年四·五运动时,有首诗:
    欲悲闹鬼叫,
    我哭豺狼笑。
    洒酒祭雄杰,
    扬眉剑出鞘。
一时万众传颂,妇孺皆知,诗作者不畏强暴的正义感、战斗性,狂风暴雨般的反抗精神,成了鼓舞亿万人民同四人帮作斗争的匕首与投枪。
    陈毅的《青松》: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陈毅同志的诗雄浑豪放,不拘一格。他胸襟坦荡,百折不挠,对胜利充满信心。其人品和诗品的一致,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然而这两首五言,都不合平仄。但这丝毫没有影响诗的表现力,丝毫没有影响到诗的传唱。这说明:诗歌,无论是否遵守格律,写得好就会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相反写得不好是绝不会引起人们共鸣的。

                (二)
    一般来说,古典诗歌中的律诗与绝句,是应该符合格律的,也是应该注重格律的。律诗与绝句,倘若违反了格律,那在古典诗歌的写作中是大忌,也是颇受后人诟病的。但是,事实常常也并非如此。一些流传颇广、颇受时人或后人赞颂并极为推崇的古典著名诗歌,常常就是不合格律的。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然而李白的确曾两次作诗模拟此诗的格调。李白《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李白的《鹦鹉洲》与崔颢的诗如出一辙。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也是明显地摹学崔颢的《黄鹤楼》。为此,学诗者与说诗者众口交誉,赞不绝口。这样一来,崔颢《黄鹤楼》的名气就更大了。
      然而,就是这首备受大诗人李白以及其他人极为赞颂的《黄鹤楼》,却是一首并不符合格律的诗歌。在相同的位置使用相同的字“黄鹤”,且“黄鹤”三见,“空”“人”字重出,第一句第六字“鹤”失律,第二句用五平,第三句连用六个仄声字,第四句连用五平,又以三平调煞尾,第二联“不复返”与“空悠悠”失对。这几点都不符合七律的要求,且是律诗的大忌。全诗用的是七律的形式,但却不是律诗的句法。难道是七律在当时尚未定型吗?不是的,规范的七律早就有了,崔颢自已也曾经写过。是诗人有意在写拗律吗?也未必。崔颢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意自创别调的情况并不相同。看来,崔颢应该是知之而不顾,就像《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做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在这首诗,崔颇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诗人打破了律诗平仄的格律,放弃了平仄协调的音乐美,却取得了另一种回肠荡气的音乐效果。“黄鹤”这个双声词连续出现,造成了一种新的节奏感,恰当地表现了因登黄鹤楼而产生的思古之幽情,所以才写出七律中虽然不合格律但罕见的高唱入云的绝佳诗句。
      此诗好在何处?好就好在眼前景物,不加雕饰,脱口而出,用词造句,贴切自然,情景交融,境界高雅。正是由于此诗在艺术上的出神入化,取得极大成功,它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可就是这样一首很不合格律的诗,《三百首》却拿它放在七律之首。宋人严羽《沧浪诗话》云:“唐人七律诗,当以此为第一”。李白经过黄鹤楼见了崔颢的此诗竟然叹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沈德潜评此诗,以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卷十三),也就是这个意思。
      在古代的大诗人之中,最不受格律限制的就是李白了,因为李白才气纵横,格律实在也限制不了。所以李白的诗歌中,不受格律的限制而散文化的诗句是很多的:“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襄阳歌》),“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我倒却鹦鹉洲”(《江夏赠韦南陵冰》)。不合格律的诗句还有:“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李白《霸陵行送别》)。李白那首与崔颢《黄鹤楼》并称的《登金陵凤凰台》也是一首不合格律的诗。再看李白的《长门怨》之一:"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塞下曲》之六:"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这类诗在今天的某些人看来显然都是格律错误的了。就因为李白的才气实在是太高,后人也实在难以企及,所以后人也从来不拿格律来衡量李白的任何一首诗。如果有人拿格律来评判李白的诗歌,可能是要受到其他人的嘲笑的。
      包括李白在内,在律诗格律上不依常规的名诗有: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滕王阁序》(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如果说王勃还是初唐人,格律诗是到盛唐才成熟的,那么崔颢已是唐朝中期的开元盛世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不合格律的诗歌还有:
    《行经华阴》(崔颢):“山尧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山削不成。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睛。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时平。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地学长生。”
    《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从以上不合格律的古典诗歌名诗的作者之中,我们发现,除了王勃、李白、王维、崔颢、孟浩然之外,竟然还有一个人:被白居易称为“贯穿古今,覙缕格律,尽工尽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杜甫!在方舟子编校的《杜甫诗全集》卷一里,开篇之作是《游龙门奉先寺》,诗云:"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这八句五言诗,有几句是合律的呢?再看卷一第二篇《望岳》,这是广为流传的杜甫的名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同样的八句五言诗,是不是也有不少地方出律了呢?再看杜甫的漫兴九首之四:"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漫兴九首之八:"舍西柔桑叶可拈,江畔细麦复纤纤。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漫兴九首之九:"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在诗歌写作中,极其注重格律、以格律受时人及后人大加赞赏的、律诗成就极高的杜甫,竟然也有不合格律的诗歌,可能会使很多人有点出乎意料的。实际上,杜甫不合格律的诗歌也不止以上一首的。例如:“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杜甫《白帝》)这是杜甫一首出名的律诗《白帝》。但在诗中,竟然在相同的位置明显地重复使用“白帝城”三个字,这是明显地不合格律。对这首诗,不但没有见到什么人批评,却经常见到赞不绝口的颂扬。不合格律的名诗中的诗句,杜甫还有:“祸转亡胡岁,势成擒胡月。”(杜甫《北征》)类似的这样的情况,宋代的文坛盟主欧阳修也有:“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欧阳修《晚泊岳阳》)不仅诗是如此,词也是如此。不合诗律的诗,是受人诟病的;不合词律的词,常常也是受人诟病的;但是名家的词,不合词律却是极为平常的事情。苏东坡的词,多不合词律。晁无咎说:“居士(苏东坡),人谓多不谐音律,然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漫斋漫录》引)
    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有一首题画诗:
   孤根偃蹇非傲世,
   劲节癯枝万壑风。
   斋中白发翰墨手,
   落笔乃与天同功。
    显然这是一首不合格律的诗。读黄庭坚的许多诗词都不合格律或多有出律,如《题伯时画观鱼僧》:"横波一网腥城市,日暮江空烟水寒。当时万事心已死,犹恐鱼作故时看"。再如《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之五:"司马丞相昔登庸,诏用元老超群公。杨绾当朝天下喜,断碑零落卧秋风。"同诗之六:"死者已死黄雾中,三事不数两苏公。岂谓高才难驾御,空归万里白头翁"。黄庭坚堪称宋代文豪,极度推崇杜甫,称颂“杜子美一生穷饿,作诗数千篇,与日月争光”。黄庭坚不会不懂诗词格律,也不是没写过格律诗,如《题伯时天育骠骑图二首》之一:"玉花照夜今无种,枥上追风亦不传。想见真龙如此笔,蒺藜沙晚草迷川。"那么他为什么会写出那么多不合格律的诗作来呢?恐怕就是因为他认为这样写也是可以的,是允许的;重要的是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恰当地抒发出自己的心意,而没有必要绞尽脑汁去一味地平平仄仄、非搞得一字不差不可。
   后人唐伯虎,是著名的诗书画三绝的风流才子,他的许多诗词脍炙人口,且看这首七绝《言志》:
   不炼金丹不坐禅,
   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就青山卖,
   不使人间造孽钱。"
此诗足以说明唐伯虎不是不懂格律。但是再看下面这两首: "我画蓝江水悠悠,爱晚亭上枫叶愁。秋月溶溶照佛寺,香烟袅袅绕经楼。"(《我爱秋香》)
"九十春光一掷梭,花前酌酒唱高歌。枝上花开能几日,世上人生能几何。好花难种不长开,少年易过不重来。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花下酌酒歌》)这两首诗里面都有严重出律之处,但谁又能说这不是诗呢?
      诗词的格律,在诗词的写作中,是很重要的事情。以名家大家的写作水平而言,遵守格律应该不是很难的事情。可是,为什么名家大家不合格律的诗词,尤其是流传千古或名家大家自己特别欣赏的诗词,不合格律的并不在少数呢?
在诗中取得巨大成就的李白,其作品的格律就颇多混乱,使后人难知其原因。在诗歌的格律上取得巨大成就且极其注重格律的杜甫,其作品也有违反格律的,使后人百思难得其解。格律,从产生到现在,虽然已经流传了上千年,但格律中的平仄与对仗一直是既相当严格而又非常混乱的,而且名人的效应还很大的。格律中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虽然说的是很清楚的,但有时常常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也“不分明”的。一首诗的好坏,是不是应该用格律来评判,从来都是争论不休的问题,而且到现在也没有争论清楚。如此看来,岂唯黄庭坚,又岂唯李白杜甫,自古至今许多诗人都破过格,都写过出律的、不合乎格律的诗词。这些诗词或四句或八句,既不同于绝、律,也不同于古风、乐府。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样的诗词也划归一类,称为出格律诗词呢?作诗不能以词害意,更不能以平仄害意,平仄格律都是为内容服务的,这是古今通认的道理。正因为李白杜甫黄庭坚等人都深谙此理,所以在他们的笔下才有若干首出格律诗词作品出现。

                (三)
    我国是诗歌的王国,从现存的我国第一部诗集——《诗经》的诞生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诗歌发展到唐宋时期,就趋于完美——我们今天所说的格律诗词,就是它的标志。唐宋时期的格律诗词取得了空前的成就,直到辛亥革命之前,格律诗词仍然是人们抒发情怀的最重要的文学样式。遗憾的是,从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期间,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格律诗词与其它中国传统文化一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抑制,此后的近百年间,格律诗词的创作一直出于低迷状态,甚至是到了无人问津的局面。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变革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开始不断审视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其价值。格律诗的创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格律诗的刊物及出版物也越来越多。但是,对于格律诗的用韵问题,却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坚持使用古韵,就是继续沿用平水韵;一种意见是要求使用新韵,就是用普通话音韵系统来写格律诗。坚持继续沿用平水韵的观点,显然不合时宜,毕竟平水韵与我们今天的普通话存在很大的差异。即使今人用平水韵写出的格律诗,而今天的人们也未必会用平水韵来诵读它。我不知道现在有没有人会认读平水韵?那些倡导坚持用平水韵写诗的人,他们有多少人会读准平水韵呢?我可以武断地讲,今天没有谁会读准平水韵,只有那些所谓的学术互相转抄,才高谈什么平水韵在今天的格律诗创作中的作用。我们只要对平水韵稍加梳理,就会发现它与我们今天通行的普通话之间存在很多不一致的地方。
    1.在平水韵中是同一韵部的字,今天却属于不同的韵。
(1)杜甫《戏为六绝句》之六: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这首诗里的韵脚是“疑yi”、“谁shui”、“师shi”,在平水韵里是押韵的,但今天它们都不同韵,今人诵读这首诗时就感到韵脚既不顺口,也不顺耳。
(2)孟云卿《寒食》: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这首诗里的韵脚是“枝zhi”、“悲bei”、“推tui”,在平水韵里是同韵的,但今天却分属两个不同的韵,“枝”与“悲”“推”俩字不同韵。
(3)戎昱《出军》:
龙绕旌竿兽满旗,翻营乍似雪山移。
中军一队三千骑,尽是并州游侠儿。
在平水韵里,这首诗是押韵的,但我们今天诵读这首诗时就格外别扭,因为今天“旗qi”“移yi”与“儿er”并不是同韵的。
(4)李益《度破讷沙二首》之一:
眼见风来沙旋移,经年不省草生时。
莫言塞北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
我们今天诵读这首诗时,也同样感觉它极不和谐,因为今天的“移yi”与“时shi”“知zhi”是不同韵的,“移”的韵母是“i”,“时”“知”的韵母是“-i”。
(5)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之一: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这里的“吹chui”与“词ci”“枝zhi”在平水韵里同韵,但今天却不同韵。
(6)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之八: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这首诗在平水韵里是押韵的,但今天“旗qi”“离li”的韵母是“I”,“时shi”的韵母是“-i”,它们分属两个韵。
(7)柳宗元《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
故国名园久别离,今朝楚树发南枝。
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
这首诗里的韵脚是“离li”与“枝zhi”“时shi”,今天分属两个韵。
(8)柳宗元《汨罗遇风》:
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这首诗里的韵脚是“悲bei”、“期qi”、“时shi”,但今天却分属三个韵。
(9)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这首律诗的韵脚是“迟chi”、“悲bei”、“时shi”、“知zhi”、“涯ya”,古时候是同韵的,在平水韵里属于上平声“四支”韵部,但今天,我们谁也想不到“涯”竟然与“知”“迟”“时”是一个韵部。如果我们今天作诗也模仿古人这样,显然会引起读者的误会。
(10)贺知章《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该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的韵脚是“回hui”、“衰shuai”、“来lai”,是押韵的,平水韵里属于“十灰”韵部,但今天却分属三个韵。
(11)李白《横江词》之四: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诗中“回hui”与“开kai”“来lai”分属两个韵。
(12)刘长卿《酬李穆见寄》: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这首诗的韵脚是“赊she”与“涯ya”“家jia”,是押韵的,平水韵里属于下平声“六麻”韵部,但今天却并不押韵,分属两个韵,即“e”与“a”。
(13)刘禹锡《金陵五题.台城》: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诗中“奢she”与“华hua”“花hua”分属两个韵。
(14)刘禹锡《金陵五题.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中的韵脚是“斜xie”与“花hua”“家jia”,是押韵的,平水韵里也属于下平声“六麻”韵部,但今天却并不押韵,它们分属两个韵。
像以上这样的诗作,在唐及其以后的诗词中举不胜举,我们今天诵读这些诗作的时候,往往感到它们很不合律,不很押韵。因为汉语的语音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很大的变化了,如果我们今天也这么用平水韵来写格律诗,那显然会让读者对诗词的音韵产生误解,这种作为难道不是与时代背道而驰吗?
     2.平水韵里的各个韵部的有些字声调,今天已经发生了变化:
    遍览平水韵,细心的读者就会发现平水韵里的有些字的声调,今天已经发生了变化,再也不是过去的声调了。在唐诗中,我们常常会读到这样的诗,今天总感觉它们的音韵不甚和谐,原因就在于此。我们从一下事例中就可以获得大概:
(1)如平水韵里的“十四寒”。这一韵部中的“漫man”今天是去声,但在平水韵里却是平声。我们从下面两首诗中就能得到印证:
岑参《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戴叔伦《苏溪亭》: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今天读这两首诗时,就觉得“漫漫”与全诗的音韵不相协。这一韵部里的“叹tan”,今天是去声,但在平水韵里却是平声。如:
韦庄《官庄》:
谁氏园林一簇烟?路人遥指尽长叹。
桑田稻泽今无主,新犯香醪没入官。
我们今天诵读这首诗时,就感觉“叹”与全诗的音韵很不协调,因为韵脚“烟”和“官”都是平声字。
(2)又如平水韵里的“七虞”这一韵部中的“趋qu”,今天是去声,而在平水韵里则是平声。如:
李商隐《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
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
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
按照今天的读音来诵读这首诗,“趋”字就不押韵了。
(3)再如平水韵里的“十二文”:“ 文闻纹蚊云分[分离]氛纷芬焚坟群裙君军勤斤筋勋薰曛醺芸耘芹欣氲荤汶汾殷雯贲纭昕熏。”
这一韵部中的“氛fen”,今天是去声,但在平水韵里却是平声。如:
李商隐《海客》:
海客乘槎上紫氛,星娥罢织一相闻。
只应不惮牵牛妒,聊用支机石赠君。
今天人们诵读这首诗,有谁知道“氛”应该是读平声呢?
3.平水韵里的四声与今天普通话的四声存在很大的差异
    从韵脚方面来考察平水韵给今天的读者带来的困惑是如此,如果从四声方面来考察,则唐诗中的许多诗的平仄,今天的人们更是觉得不合格律了。如果我们今天也按照平水韵的音韵来写格律诗,势必也同样会出现上述的情况。果真如此,今天的读者会认为诗词用的是平水韵呢,还会认为是诗作者的无知?
    平水韵的四声分“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普通话的四声分“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平水韵中的“平声”基本上分流为今天普通话中的“阴平”“阳平”;平水韵中的“上声”“去声”与普通话的“上声”“去声”基本相当,但也并非一一对应;平水韵中的“入声”,普通话里没有这种声调,入声字都分流到普通话的四声里去了。如:
上平声“一东”中的“筒”,平声字,而今读tong,上声字;
上平声“二冬”中的“纵”,平声字,而今读zong,去声;
上平声“三江”中的“撞”,平声字,而今读zhuang,,去声;
上平声“十四寒”中的“翰”,平声字,今读han,去声;“漫”,今读man,去声;“叹”,今读tan,去声;
上声“二十二养”中的“鞅”,今读yang,阴平;“尝”,今读chang,阳平;“慷”,今读kang,阴平;
去声“四寘”中的“积”,今读ji,阴平;“思”,今读si,阴平;
去声“六御”中的“疏”,今读shu,阴平;
入声“一屋”中的“屋”,今读wu,阴平;“竹”,今读zhu,阳平;“服”“福”,今读fu,阳平,等等。像这样声调发生变化的字还有很多,特别是入声字的变化更为突出。
    平水韵中的入声字,大部分分流到今天普通话中的阴平和阳平之中。入声字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读音,今天没有多少人知道,人们只是从古代韵书中了解到入声字的分类。如果今天一味地强调使用平水韵写格律诗词,就不可避免地要用到入声字的问题。这样势必会出现诗作者会写而不会诵读,读者既不会写又不会诵读的情况。比如“中国”的“国”,我们今天人人都会认读它读“guo”,阳平,但是在平水韵中,“国”属于入声“十三职”。“国”在这一韵部里,与下列字同韵:“职德食[饮食]蚀色力翼墨极殛息熄直值得北黑侧贼饰刻则塞[闭塞]式轼域蜮殖植敕亟棘惑忒默织匿慝亿忆臆薏特勒肋幅仄昃稷识[知识]逼克即唧[质韵同]弋拭陟恻测翊洫啬穑鲫抑或匐[屋韵同]”。如果我们不是看了这一韵部里的字,今天有谁相信“国”与“职”、“直”、“食”、“力”、“德”等等同韵呢?很明显,这一韵部的读音与今天“国”的读音区别太大了。如果今天的人们,继续按照平水韵的要求来写格律诗词,那么这个“国”字怎么读?发出的读音会不会有人听懂?古人的诗词已经成为历史,我们无法要求古人用今天的音韵写作格律诗词,但如果今天的人们仍然沿用古人的音韵创作诗词,显然是不伦不类了。就是今天诵读古人的诗词时,由于古代音韵与普通话的差异,我们往往还会怀疑古人的诗词是不合格律的,这样的事例我相信不少读者经历过。比如:
(1)   杜审言《渡湘江》: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这首诗的格式应该为: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诗人的这首诗是符合格律要求的,但我们今天读到它时,却感到不是很和谐。原因是第一句的后五个字,今天都是平声字,但古时却不是这样的。“昔”古属入声字,平水韵里入声“十一陌”韵部。第三句前六个字今天都是平声字,但“国”古时属于入声字,属平水韵里入声“十三职”韵部。
(2)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的格式应该为: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诗人的这首诗许多人耳熟能详,是非常典范的一首绝句,但我们今天读到它时,仍然感到似乎不很合律,原因在于“白云间”的“白”今天是平声字,但古时却是入声字,平水韵中属于入声“十一陌”韵部;“羌笛何须怨杨柳”中的“笛”今读阳平,平水韵中属于入声“十二锡”韵部。
(3)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泊何处,天涯一望断人肠。
这首诗的格式应该为: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诗人的这首诗也是一首典范的绝句,但今天读到它时也感到不是很和谐,原因在于第一句前四个字今天都是平声字,第三句中间的“征帆泊何”连续的四个字也是平声字。其实,“接”是入声字,平水韵中属于入声“十六叶”韵部;“泊”也是入声字,平水韵中属于入声“十药”韵部。
(4)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几乎是无人不晓无人不知的七言绝句,平仄格律非常典范,但我们今天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仍然觉得最后一句似乎不很合律。原来“西出阳关”的“出”是入声字,属于平水韵入声“一屋”韵部。
(5)祖咏《望蓟门》: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这首律诗的平仄对仗很工整的,是一首非常典范的七言律诗,但我们今天读到它时,仍然感觉“万里寒光生积雪”好像不合律,“积”字这里应该是仄声字,原来“积”今天是阴平,古时却是入声字,平水韵里属于“十一陌”韵部。
(6)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七言律诗大家都非常熟悉,可当我们读到“出师未捷身先死”时,就有些疑惑,“捷”字这个地方应该是仄声字,怎么是平声字了?原来“捷”在古时候就是一个仄声字,是入声字,平水韵里属于入声“十六叶”韵部。
(7)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这首五言绝句大家也非常熟悉,可是,当我们读到“天寒白屋贫”的时候,也同样会对这句诗产生疑惑:怎么这句诗都是平声字呀?其实,这首诗是一首非常规范五言绝句,平仄音韵非常合律。我们今天之所以感觉这句诗有问题,是因为“白屋”俩字今天都变成了平声字。原来“白屋”俩字都是入声字,在平水韵里,“白”属于入声“十一陌”韵部,“屋”属于入声“一屋”韵部。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才觉得这句诗不合律。
    从以上事例看,平水韵中的四声与今天普通话的四声的确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我们今天仍然使用平水韵,就不可避免地会引起读者的对诗作的误解。因为我们今天的语言是国家推广的,乃至全世界都在学习的普通话!今天有些人所谓用平水韵写的格律诗,往往只考虑了韵脚的规范,但诗中的平仄却常常是普通话的平仄,这种不伦不类的所谓古韵诗词,真让人啼笑皆非。平水韵里的韵字我们今天把握起来很容易,因为大家都会认读普通话。如果要求今天的人们写格律诗词仍然沿用平水韵,将这些同韵的字机械地教条地隔离开来,在押韵上“老死不相往来”,显然有背当今语言的客观现实,不利于格律诗的继承和发扬。为了不使这些韵部的字相互串韵,因此有人就鼓吹将平水韵的字全部背下来,熟记于心,以便于写格律诗。这种拙劣的做法不知是否古人遗留下来的传统不得而知,如果真的是这样,作诗岂不成了“填诗”?平水韵是一种消失了的古代音韵,今天没有多少人真正能读准它,特别是入声字,今天有多少人能通晓它呢?那些鼓吹继续沿用平水韵的人们,有多少人能够读准平水韵呢?格律诗词需要发扬光大,我们切不可故弄玄虚,将格律诗“壁垒”起来。与时俱进,才是中华传统文化焕发光芒的根本所在!

书酒诗词 www.shujiu.com
顶部
大道不空
书酒国风管理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UID 821
精华 510
积分 100488
帖子 12088
积分 100488 个
魅力 20 点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6-3-17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2
发表于 2014-1-6 20:3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对于格律,提倡尊重但不拘泥,了解而不固守;但是,如果标注了七律五律之类的题目,那还是应该遵守基本的格律要求,词体也亦然。不愿意恪守格律的,完全可以写成古风体、自由体嘛。

顶部
大道不空
书酒国风管理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UID 821
精华 510
积分 100488
帖子 12088
积分 100488 个
魅力 20 点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6-3-17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3
发表于 2014-1-6 20:3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我一直都喜欢用新韵,主要是便于使用和推广;但古韵也应该适当了解,帮助学习和掌握古诗词。

顶部
大道不空
书酒国风管理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UID 821
精华 510
积分 100488
帖子 12088
积分 100488 个
魅力 20 点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6-3-17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4
发表于 2014-1-6 20:4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此贴转移到诗词歌赋栏目里来

顶部
小轻 (轻解罗裳·好酒·酒之小轻)
书酒国风管理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热情酒民奖
UID 6
精华 69
积分 26138
帖子 19307
积分 26138 个
魅力 7 点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5-8-16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5
一,以意为先那肯定没错,但有一种情况例外,比如网络诗赛,最先淘汰的就是不合韵律的,诗词和其它文学体裁一样,始终只是一个感情的载体,都是为感情服务的,如果觉得这么严格的体裁不足以抒发心中的情感,换另一种体裁,换一种自由的体裁,比如现代诗,但标题请不要注上律绝字样,你的作品同样精彩,同样可以得到诗友们的欣赏,箫心诗友的发贴才84,加精就已经12了,呵呵,足见本论坛管理人员对于不合韵律但意境高的作品,都是非常欣赏的,以意为先。

二,古典诗词中不合格律又非常精彩的作品,它们的数量,与合格律又非常精彩作品的数量,作一个对比,哪一个比份大呢?不合格律且又精彩的占多大比重?

三,普通话,经过几个朝代的改换,已和原有音节很大不同,但,除了普通话之外,还有潮州话,白话,闽南话,等等地方方言,这些语言的音节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如果用今音读平水韵觉得不大押韵,请用地方方言,或是请参照地方方言,比如潮州话,入声还是入声,平仄还是平仄,拿来读唐诗宋词,绝大部份符合格律和押韵。



小轻的文集
藏头·步李白韵
轻歌漫舞彩云间,
解闷消愁君醉还。
罗绮红颜掩不住,
裳霓曲罢弃江山。
关于小轻的头像
顶部
箭气箫心
诗儒
Rank: 5Rank: 5


UID 8865
精华 103
积分 7884
帖子 339
积分 7884 个
魅力 0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13-12-1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6
发表于 2014-1-6 22:3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回复 大道不空、 小轻 的帖子

这篇文章是与天涯论坛《诗词比兴》版主的争鸣文章。之所以拿来发在书酒上,是因为在群里经常看到群友的争论,因此觉得似有必要讨论商榷。关于诗词的格律之争古即有之,迄今未有定论。这只是鄙人一家之言,蠡测管窥,难入于堂奥,难近于至理,难发于宏旨。一孔之见,难免会失之偏颇;一愚之见,难免会流于鄙陋。欢迎大家指正,欢迎诗友争鸣。正所谓圈内与友知,抗言论诗律,开怀谈词韵,疑义相与析。若能裨补诗友于万一,善莫大焉。若有不当之处,敬冀诸位诗友见谅。

顶部
小轻 (轻解罗裳·好酒·酒之小轻)
书酒国风管理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热情酒民奖
UID 6
精华 69
积分 26138
帖子 19307
积分 26138 个
魅力 7 点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5-8-16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7
其实我的观点是,随意,呵呵,随意而写,随心而作,标题写个自由体,是我最喜欢的



小轻的文集
藏头·步李白韵
轻歌漫舞彩云间,
解闷消愁君醉还。
罗绮红颜掩不住,
裳霓曲罢弃江山。
关于小轻的头像
顶部
箭气箫心
诗儒
Rank: 5Rank: 5


UID 8865
精华 103
积分 7884
帖子 339
积分 7884 个
魅力 0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13-12-1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8
发表于 2014-1-7 23:5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回复 #7 小轻 的帖子

哈哈,学术上的争鸣无可厚非,无须多虑。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尽可以打破门户之见,各抒己见。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24 22:13

书酒论坛
原创诗词楹联文学交流区 Powered by Discuz! 5.5.0 书酒诗词 www.shujiu.com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书酒国风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