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酒国风首页


发表回复
发表新贴
标题: [诗词术语] 诗词术语,Y
好酒
书酒国风管理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UID 2
精华 29
积分 11426
帖子 5151
积分 11426 个
魅力 3 点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5-8-15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1
发表于 2007-3-14 16:0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QQ
诗词术语,Y

押平声韵            
近体诗一般以平声字入韵,这称之为“押平声韵”。如杜甫《泊岳阳城下》诗:“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丽寒灯。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鸡鹏。”入韵字层、灯、增、鹏都是平声登韵字,一这叫押平声韵。


押险韵              
指韵文中用艰僻的字(即韵书中一个韵部中同韵字很少、被选用机会不多或字虽多而组词能力不强的字)人韵。有的诗词作者故意使用险韵以炫耀自己驾驭文字的能力,古时称之为善用险韵。唐人韩愈即以善押险韵著称。《金史》也说王庭筠“暮年诗律深严,七言长篇,尤工险韵。”



押韵               
又写作“压韵”。押韵是把字音中“韵”的部分有规则地反复再现,造成声音回环往复的美,使文句听来和谐悦耳。刘勰在《文心雕龙·声律篇》中说:“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押韵是韵文最重要的特征。一般的韵文均要用韵。如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共有305首诗,其中只有七首不用韵,其余绝大多数的诗都押韵,如《郑风·清人》首章:“清人在彭,驷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彭、旁、英、翔等字押韵。顾炎武《日知录》说:“《诗经》有全篇无韵者,如《周颂》。《清庙》、《维天之命》、《吴天有成命》、《时迈》、篇是矣。” 近体诗的押韵,其韵脚位置是固定的,绝句于二、四句押韵,律诗于二、四、六、八旬押韵。此外,首句可用韵也可不用韵,一般押平声韵,中间不能转韵,要一韵到底。


押仄声韵            
近体诗一般押平声韵,但也有少数的_诗用非子声字押韵,这称之为押仄声韵,而主要是押入声韵。这种押仄声韵的近体诗,除了人韵字是仄声之外,其他的平仄、对仗格式都符合格律诗的规定。押仄声韵的诗,除首句人韵用仄声字之外,其余单句的末一字,一般都用平声字。而押平声韵的诗是不能单句末尾用平声字的。因此,这种押仄声韵的诗可以看作是格律诗的一种变形,有人就把这种诗归入古风一类。押仄声韵的诗如杜甫的《羌村三首》之一:“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欷歔。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这首诗人韵的是去声字。近体诗也有押仄声韵的,如柳宗元《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茨笠翁,独钓寒江雪。”又如刘文房《送灵澈上人》诗;“苍苍竹林寺,杏古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这是古体诗以仄声字为韵,古体诗多尚仄韵。押仄韵者多以平声尾为起句,但杜甫则用以仄起。李东阳《怀麓堂诗话》说:“古诗仄韵者,上句末字类用平声,惟杜子美多用仄声,如《玉华宫》、《哀江头》诸篇已可概见。其音调起伏顿挫,犹为矫健,似别出一格,回视纯用平声者,便觉萎弱无生气。后则韩退之、苏子瞻学之,故亦健于诸作。”杜甫《哀江头》诗云:“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族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幸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忘城北。”这首诗共有二十句,十上句中,用平尾的六句,用仄尾的四句。音调错落,显得铿锵有力。词中押厌韵的甚多,如柳永《二郎神》词;“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控。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飘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羹相亚。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这首词中、谢、洒、挂、驾、泻、雅、价、亚、下、夜等字属于仄声马(上)、妈(去)韵字,所以是押仄声韵。


啞韵               
韵文押韵时使用开口度较小、发音不响亮的韵字,称为“哑韵”。元人范德机《木天禁语》说:“押韵不可用哑韵。如五支、二十四盐,哑韵也。”支韵宇在元代发的是〔2〕[上](特韵母)的音,较不响亮,盐韵则收双唇鼻音韵尾卜m],也比较暗塞,所以范氏称之为“哑韵”。其实,在古人用韵中,这两韵的字也是比较常用的。


雅                  
《诗经》中体裁的一种,是音乐的名称。雅,也就是正,是一种“雅乐”。它是西周时期流行于王践中的乐曲。雅分为小雅和大雅两类,共有一百零五篇。前者主要流行于民间,后者则是王室庙堂中的音乐,多半是贵族燕飨或举行祭扫、欢庆典礼时所奏的乐歌。《诗经》中大雅部分主要是颂扬周王朝的功德的。《诗经》“大序”中说;“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朱熹《诗集传》解释说:“正小雅,燕飨之乐也;正大雅,会朝之乐,受董陈戒之辞也。故或欢欣和悦以尽群下之情,或恭敬齐庄以发先王之德,词气不同,音节亦异,多周公制作时所定也。”


雅词               
指区别于艳词、格调典雅纯正的词作。这种称为雅词的作品,忌用俚俗词汇,也不用精丽雕琢的语句,提倡使用诗人的句法。宋代称为“雅词”的词集不少,如曾糙编有《乐府雅词》,张孝祥的《紫薇雅词》、赵彦端的《介庵雅词》等。


艳                  
汉代乐府正曲之前的一段乐曲,这段乐曲不一定配有歌辞,称为艳。《宋书·乐志》说:《罗敷》、《何尝》、《夏门》三曲,前有艳,后有趋;《褐石》一篇有艳;《白鹊》、《为乐》、《王者布大化》三曲有艳。”杨慎《通雅乐曲》以为艳即是后代词曲的“引子”。


艳词               
在内容上描写男女情爱、在词语的运用上使用绮靡艳丽词藻的诗词,一般称之为艳词。它与雅词相对。雅词在内容上典雅清空,意趣高远,与艳词不同。写作艳词常常与词、曲牌的选用有关。


燕射歌辞            
乐府的一种,主要是用于宴会或祭祀的乐歌。流行于晋代至隋代。


叶儿               
曲中小令的别称。芝庵《唱论》曰:“时行小令唤叶儿。”


一句诗              
一首之中只有一句的诗。魏庆之《诗人王屑》说。“有一句之歌,《汉书》‘抱鼓不鸣董少平。’”这句诗句中“鸣”与句末“平”字押韵。这种由一句构成的诗篇历史上很少。



一牌数宫            
元曲中一个曲牌的一支曲子可以同时用多个宫调演唱,这称为“一牌数宫”,情况与词中的转调相似。如《正宫·货郎儿》,又入《南吕》,转调;《小石调·青杏儿》,亦入《大石调》,《商调·玉抱肚》,亦人《双调》等。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这是古人写作七言近体诗时对一句之中各字平仄调配的变通规定,为常用口诀。这种规定的基本精神是对平仄声字的运用可以有灵活处置的地方,使作诗时不致为平仄律束缚得太死,不因词而害意。其内容是说:在一个七言律句之中,第一、第三、第五个字可以用平也可以用仄,而第二、第四、第六个字则必须平仄分明,不能任意使用。该用仄的必须用仄,该用平的必须用平。这是因为第二、四、六个字是节奏点所在,平仄必须清楚,不能混用。对于五言诗来说,就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不论”和“分明”,在拗体诗或特殊格式的诗中,有些一、三、五字的平仄也是要“论”的;有些二、四、六的字也可以不“分明”。



一题联章            
联章的一种。几首词同咏一个题目的联章叫“一题联章”。


一字豆              
由一个字组成的“领字”称为一字豆。豆又写作“读”、“逗”。它们由动词、副词或连词等词语充当,用于词句之前,在词中起转折、过渡、串合、联结、引领下文的作用。领字与被领字之间可以略事停顿,所以称为“逗”。用作一字豆的词,主要有问、爱、总、怕、待、正、乍、看、任、将、方、嗟、叹、尽、凭、早、快、况、怅、算、更、想、料、奈、但、似、甚、念、莫、若、应、已、未等。例如秦观的《望海潮》词:“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有”是一字豆,它总领“华灯”及“飞盖”两句。一字豆所领的句子,可以是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各句的平仄安排是对立还是相粘,一般不计领字在内,在算节拍时应把它除外。如秦观《八六子》:“‘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念”是一字引领两句,所领者均为六字句。这两句讲究同句之中的平仄交替,对句的平仄对立,都不算领字“念”在内。



依韵               
古人“和韵”的一种格式,它要求用所和的诗同韵部的字。如被和诗用东韵字,依韵者也当用东韵字。


倚声               
唐宋时人对倚歌的叫法。倚歌是依据已有的乐曲再配上歌词。《唐书·刘禹锡传》说t“禹锡谓屈原居玩湘间,作《九歌》,使楚人以迎送神。乃倚声作竹枝词数十篇,武陵人悉歌之。~一


阴阳               
古人对汉语声调所作的一种区分。中古汉语的声调,由于受到声母发音的影响,以声母的清浊为条件,把同一个声调分化为两类,如平声分化为阴平和阳平两类。声母为清音断念为阴平调,如东字、通字,声母为浊音的,念为阳平调,如同字、蒙字。元代散曲的制作,就讲究阴、阳类字的调配。平声分化为阴平、阳平,是汉语各方言的普遍现象。有的方言把上声、去声和人声也都各分为两类。



音步               
韵文中的一个节拍,称为一个“音步”。通常是两个或一个音节构成一个音步。一般的五言诗,如杜甫的《登岳阳楼》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其音步划分是“昔闻”、“洞庭”、“水”,三个音步,“今上”、“岳阳”、“楼”,又是三个步。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就平仄的结构来说,可以分为“海内”、“存知”、“己”三个音步(即仄仄、平平、仄),或“天涯”、“若比”、“(即平平、仄仄、平),但从意义结构上说,可以分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结构。前者是二二、一形式的音步构成,后者是二、一、二形式的音步构成。


音韵阑微            
这是清初康熙年间由李光地奉敕修撰、由王兰生实际编纂、徐元梦校间的一部韵书。这部韵书遵用宋元时代以来流行的“平水韵”,将韵部分为一百O六部。声调分为平、上、去、人四类,声类则统以三十六字母,其语音系统,基本上是宋代《礼部韵略》的重现。不过,它的韵类实际上分为一百一十二部,保留了文、吻、问、物与殷、隐、掀、迄以及泅、径与拯、证的区别,比流行的诗韵多出六部。它于各韵之后,注明古今分韵的异同。它的语音系统,可以说是明清时代读书音的反映。它是我国出现较晚但又较有影响的一部韵书,是传统的书的殿后之作。


引                  
词的一种体裁。唐代的教坊乐曲有《拓枝引》、(清波引》、《婆罗门引》、《翠华引》等。这些引本是大曲中的“引歌置于“序”之后。后来人们截取这一部分而成为独立的词。引有短有长,短的如《翠华引》,二十四字;长的柳迷神引》,九十九字。称为“引”的词调除上举各名之外,还有《华清引》、《阳关引》、《华胥引》、《江城梅花引》等。


莺啼序              
据传此曲为吴文英所作大曲序乐。是词作中篇幅最长的词调。又称为《丰乐楼》。四叠,第一段九旬,押四仄韵,四十九字;第二段十句,押回仄韵,五十一字;第三段,十四句,押四仄韵,七十一字;第四段十四句,押回仄韵,六十九字。共二百四十字。


永明体              
又称齐梁体。永明是弃武帝的年号。齐梁之际,一些诗人作诗时,在形式上追求声音之美,对后代格律诗的形成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倡为永明体的诗人,有周颐、沈约、谢眺、王融等人,他们受到梵语、梵文的启发,注意研习音韵之学,在汉语中发现了四声,并把它应用到诗歌的创作上来,创立“四声八病”的学说,刻意讲求声律。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说:“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平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官羽相变,低昂舯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叱南齐书·陆厥传》也说:“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眺、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颐,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人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这种诗体虽讲究四声平仄,注重音声的美,但不限句数,押韵平仄不拘,不讲粘对,这些都与后来的格律诗不同。唐人偶有为之。


用韵               
古人使用韵语作文,这叫做用韵。韵文就是用韵之文。和诗的一种方式。它要求重复使用前人用过的韵字,所以也叫做“用韵”。


游仙诗              
古代诗体的一种。其内容主要是描述神仙的境界或行为,借以寄托情怀,一般称为《游仙诗》。萧统《昭明文选》中录有这类诗作,有郭虞的《游仙诗》七首。其一云:a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通栖。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临源挹清波,陵冈掇丹荑。灵溪可潜盘,安事登云梯?漆园有做吏,莱氏有逸妻。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藩抵。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


语业               
词的别称。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说:“陈无已所作(词)数十首,号日语业。”杨炎正即把自己的词集称为《西樵语业》。



缘漪亭词韵         
清人郑春波编纂的一部词韵书。



韵脚               
韵文中入韵的字(参加押韵的字)称为韵脚。古代韵文中入韵的字有的居于句子中间,有的居于句末,而以句末的字入韵为多,故古人把人韵字称为“韵脚”,好像人的脚部居于身体的末端一般。韵脚在韵文中的作用很大,它在一首诗中起“粘合”的作用,通过“韵脚丶“韵”的部分)的反复再现,使各个句子相互照应,把分散的诗行凝结为一个艺术整体。所以沈德潜《说诗晔语》卷下说:“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有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如王湾《次北固山下》诗:“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中的“前”、“悬”、“年”、“边”就是韵脚。



韵例               
诗歌制作中的用韵格式,称为“韵例”。韵例包括用韵的方式是一韵到底还是可以转韵;押韵位置,如句末或句中押韵,隔句韵或每句入韵或交叉韵等。清代学者孔广森作有《诗声分例》,专门分析《诗经})一书的韵例。后代格律诗及词曲的押韵格式都比较固定,遂少这一类分析韵例的论著。的部 古代韵书中把可以在一起押韵的字归在一起,称为韵部。如东、同、中、虫、崇、嵩、戎、弓、融、雄、冯、风、充、隆等字,在中古时的韵文中,都可以一起押韵。宋代所编的韵书《广韵》就把它们归在一起,合为一个韵部,称为东部。《广韵》一书分为206个韵部。同一个韵母的字而读为不同的声调,分属于不同的韵部,如东、董、送都念为ong韵母,但因为声调不同(有平、上、去的区别),便归为不同的韵部。与ong   相当的人声屋韵ok,它们的韵腹(主元音)相同,只是韵尾有异,也归为不同的韵部。这东、董、送、屋(ono与毗)在声调上的分别正是平、上、去、入的差异,它们分为四个韵部。


韵母               
汉语的一个音节,可以分为声母和韵母两大部分,声母与韵母拼合起来构成一个音节。整个音节还可以念为高低升降的不同,这就是声调。声、韵、调三者,形成汉语语音的三要素。韵母是指一个音节声之后的部分。如“光”现代读为圳叩的音,g是声母,"aug是韵母。韵母还可以分为韵头、韵腹和韵尾三部分。uano中的u是韵头,a是韵腹,ng是韵尾。用日 韵书中对每一个韵部都取一个字做为该韵部的名称,这叫做韵目。如《广韵》把东、同、虫、中、弓、戎等同在一起的韵部,用“东”字做为该部的名称,这个“东”字便是韵目。《广韵》分为206部,便有206个韵目。平水韵分为106就有106个韵目。



韵书               
魏晋以后,为了适应制作韵文及注释字音的需要,出现了 种按汉字读音的同异编排的书籍。这些书籍通常以“韵”的相同与否作为编排的主要原则,以用于作诗时选用押韵字,这种书籍便称为“韵书”。韵书实际上是一种按字音的同异编录起来的字音总集。最早出现的韵书是魏朝李登所编的《声类》。最著名的韵书有隋朝陆法言的《切韵》,以及宋代时据《切韵》修编而成的《广韵》,以及南宋以后据《广韵》再进一步修订的《平水韵》。

书酒诗词 www.shujiu.com


书酒论坛欢迎你
www.shujiu.com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23 01:13

书酒论坛
原创诗词楹联文学交流区 Powered by Discuz! 5.5.0 书酒诗词 www.shujiu.com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书酒国风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