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酒
书酒国风管理
UID 2
精华
29
积分 11426
帖子 5151
积分 11426 个
魅力 3 点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5-8-15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
|
诗词术语,W
尾句
一首诗的最后一句,又称为末句、结句、落句。如陈履常《登快哉亭》诗的最后一句“稚子故须还”即为“尾句”。足联 律诗的第七、八句结合成一联,称为尾联。如:杜甫《登楼》诗中“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就是“尾联”。
尾宇三平
又称为“三平脚”。七言律诗的一个句子中,要避免第五、第六、第七三个连在一起的字都用平声,句尾的三字都是平声字,称为“尾字三平”。“尾字三平”是古体诗的写法,近体诗要加以避免。因此,如果按“一、三、五不论”的说法加以灵活运用,第五个字本当用仄声字而用平声字,就有造成“三平脚”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就不是绝对的“一、三、五不论”了。
文赋
赋体的一种,这是徘赋、律赋的进一步发展。它是在中唐之际,由于古文运动的兴起,文人们受到古文的影响而写作的一种新赋体。它的特点是打破排律的限制,不刻意追求骄偶,不特别讲究押韵或平仄,听任行文的自然发展,更带有散文意味。行文上常常运用对答的方式来抒发己见。代表作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
吴声歌
六朝时流行于南方建业(今南京)一带的民歌,属乐府《清商曲辞》的一种。《宋书·乐志》说:“吴歌杂曲,并出江东,晋宋以来,稍有增广。凡此诸曲,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又有因弦管金石,造歌以被之。”它共有曲调二十多个,诗三百多首,内容主要是情歌,著名的作品有《子夜歌》、《凤将雏》、《观闻》、《前溪》、《丁督护》、《黄生》、《黄鹄》、玉》、《观好》、《懊依》、《华山畿》、《读曲歌》、《玉树后庭《泛龙舟》等曲。著名的《春江花月夜》也属吴声歌曲,其中的《了夜歌》和《读曲歌够用双关语。如《子夜四时歌》中的春歌:“自从别欢后,叹音不绝响。黄孽向春生,苦心随日长。”最后一句语意双关,既是说黄蘖树的苦心天天生长。也是表示人的苦心也天天增长。
吴体诗
是律诗的一种变格,这种诗不完全拘守格律诗的格律,平仄的相对和相粘不大遵守,但大体上仍有平仄的运用。有点近于拗体诗,但又有区别。作这种诗的人不多,唐人杜甫、陆龟蒙等偶一为之。如杜甫的《愁》(自注云:“强戏为吴体。”);“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冷冷非世情。盘涡鸳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十年戎马暗南国,异域宾客老孤城。渭水泰山得见否,人今罢病虎纵横。”黄白山《杜诗详说》云:“吴体诗,乃当时俚俗为此体耳。诗流不屑效之。杜公篇什既众,时出变调,凡集中拗律皆属此体。”这里把吴体与拗体合而为一了。唐代以后,作吴体者极少。
五言绝句
简称五绝。它分为古绝和律绝两类。古绝属古体诗,不受格律的严格限制;律绝则要讲究声律,是格律诗的一种。五绝写作的难度要较七绝大,所以历史上创作的数量比不上七绝多。五言绝句的结构是全诗共四句,每句五字,每两句押一韵,首句可人韵也可不入韵。其平仄格式有四种。即仄起首句不入韵式、仄起首句入韵式、平起首句不入韵式、平起首句入韵式。五亩绝句的作品如卢照邻的《曲池荷》。“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这一首是五言的律绝。此外也有一些作品属于五言古绝。
五言律诗
又简称五律。是近体诗最主要的格式。每首诗共八句,每句五字,每两句为一联,共有四联。五言律诗起于齐梁之际,至唐代而大盛。王世贞《艺苑卮言》说:“五言律六朝阴铿、何逊、庚信已开其体,但至唐沈桂期、宋之间,始可称律。”其平仄格式有四种,即仄起首句不入韵式、仄起首句入韵式、平起首句不人韵式、平起首句人韵式。作品如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五言排律
近体诗排律中的一种,它是由五言律诗扩大而成的,一般在十句以上。五言排律最短要有十句(往往是两句押一韵),可以有六韵十二句,八韵十六句的排律等。唐人的排律多用整数,如十韵、二十韵、三十韵、四十韵、五十韵等。
五言平起首句不人韵式
即用平声字作为第一个音步(节奏)、第一句不参加押韵的五言诗。其格式如后:平平平仄仄(丙)仄仄仄平平(丁)仄仄平平仄(甲)平平仄仄平(乙)甲、乙种句与丙、丁种句对调位置,使平声字居首(甲种句原为仄声字居首),后四句按此同一顺序重复一次。例如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
五言平起首句人韵式
即用平声字作为第一个音步(节奏)、第一句参加押韵的五言诗。其格式如后:平平仄仄平(乙)仄仄仄平平(丁)仄仄平平仄(甲)平平仄仄平(乙)以乙种句为首,其顺序是乙、丁、甲、乙。后四句格式与原式丙、丁、甲、乙相同。例如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天宫动将星,汉地柳条青。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忘身辞凤阕,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五言诗
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它作为一种独立的诗体,大约起源于西汉而在东汉末年趋于成熟。当然,《诗经》中早就有五言的句子,如《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汉魏六朝时期的诗作,以五言为主。说明五言诗形成于此一时期。古代本有五言诗起于李陵《与苏武诗》的说法,但后人多加以否认,如苏软题(文选动便说;“李陵、苏武,五言皆伪。”又有说五言起于《古诗十九首》,也未获广泛赞同。大抵五言诗系吸收民歌的形式而成。秦始皇时的民歌《长城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就是使用五言。汉代的乐府诗如《江南》、《白头吟》、《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也是五言。文人作的五言诗,一般认为最早的要算班固的《咏史》。五言的句式是在四言的基础上每句增加一个字,在句子的节奏上增加了一拍,形成了二二一或二一二的节拍群。由于不同节奏在诗中交错运用,就使句式更富于变化,更具有音乐感。另外,由四言变为五言,使句子在语法成分上增加了容量,使一个句子可以容纳主语、谓语或宾语同时出现,从而增强了句子的表现力。钟喇诗品·序》说:“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历史上的诗作总量,以五言诗为最多。唐人写有大量的五言古风及五言律绝,如李白、杜甫等人的作品。五言诗以首句不人韵为常式,间也有首句入韵的。五言古风多是一韵到底,甚少换韵,这与五言律绝诗相似。
五言仄起首句不人韵式
即用仄声字作为第一个音步(节奏),而且第一句不参加押韵的五言诗。其格式如后:仄仄平平仄(甲)平平仄仄平(乙)平平平仄仄(丙)仄仄仄平平(丁)以甲种句起首,其顺序为甲、乙、丙、了四种句依次排列。下四句重复同一格式。例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管。”本式是五吉格律诗的基本式,最为常用。
舞曲联辞
乐府的一种。主要是用于郊庙祭祀的歌辞,内容较为轻靡。主要流行于汉代至隋代。
务头
元人周德清在《中原音韵·正语作词起例》中提出“务头”的概念。何谓务头,研究者众说纷纭,一般认为,从唱腔方面来说,务头是一首曲子中最动听之处,从内容方面上说,则是曲词中最重要的一些词语。务头表现在平仄的运用上,主要是要求在这些紧要的字眼上避免多个同声调的字连用,特别要注意平、上、去三声字的配搭运用。周德清说:“要知某调、某句、某字是务头,可施俊语于其上。”他在《金盏儿·岳阳楼》“据胡床,对潇湘,黄鹤送酒仙人唱,主人无量醉何妨?若卷帘邀皓月,胜开宴出红妆;但一樽留墨客,是两处梦黄粮”一曲中评论说:“妙在七字‘黄鹤送酒仙人唱’,俊语也。况‘酒’字上声以转其音,务头在其上。”又评论《醉高歌·感怀》“十年燕市歌声,几点吴霜鬓影。西风吹老鲈鱼兴,晚节桑榆暮景。”说:“妙在‘点’、‘节’二字上声起音。务头在第二句及尾。”可见务头与上声字的运用甚有关系。
|
书酒诗词 www.shujiu.com
|
书酒论坛欢迎你
www.shujiu.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