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否要加快工业化进程
中国应加快工业化进程
分类:时政
2012-02-07 13:43 阅读(17)评论(2)编辑删除
新中国已经成立60多年了,有前三十年的投产建设成型期,有后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转折期。
老一辈领导人毛主席曾经谈过,中国成为一个工业国不是世界上那些工业国的标准,不是工业产值点到70%以上,而是要达到适龄人口占70%以上,好象是这样的数字,这个数字是在中国工业产值达到70%这个份额之后谈的。
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脱离现实环境的来看问题。当今中国的发展方式已经极大的阻碍了中国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矛盾,其原因是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生产力了。所以中国应该改革生产关系。
中国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产生了大量的非工非农人口,他们既没有土地,又没有工作,即使有工作也是暂时的,国家对于这些人口,无法定义其户口属性,无法保障其生活品质,比如原来是城镇人口的,他们不再享有供应制度,而所谓养老险等等将促使他们无老可养,无医可就,无房可住的情况产生。这样就会激化出很多社会矛盾,这种事情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安全是有极大隐患的。
这种人口的产生,肯定是和国家相应政策对应的,那么对于国家来讲,这是坏事,对于这些人来讲,生活在温饱线、生死线,也是坏事,对于国家和人民都会产生极大的压力,会产生各种不良现象,各种安全隐患。但是这又不完全是一件坏事。
如果我们单纯否定它或者单纯肯定它,都不是历史唯物主义,都不是辩证法,这是一件坏事,但是它又不单纯是一件坏事,也有好的方面,首先它让人们认清在中中国搞资本主义是不符合人民利益的,不符合国家利益的,而且还为中国工业大发展打下了基础,就是产生了大量的无产阶级,产生了大量的工业人口。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无疑这将为中国的工业大发展、跨越式发展打下了人力基础。
国家的发展决定了中国的发展方向,无疑这些都表现出了中国要走向大农业、大工业。
所谓大农业,是因为这些年的变化已经显示出了农业的集体化、国有化经营才是发展出路,要上规模、上档次,应该在农村根据其当地情况形成区域化经营,多种经营,要做到有计划生产,无论是生产品种,生产种类要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农业发展也要走工业化道路,这种工业化道路就是集中力量,实现机械化作业、现代化发展,让农业生产更有效率,更加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让农民衣食无忧,要为工业发展提供大量原材料,要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这就要求农业重新整合,走向集体化、集团化,让机械化作业成为主流发展模式,国家要加强农业生产与加工品种的指导与扶持。这就要求农业机械的改良与进步。
在工业战线,同样要避免浪费、占用、积压,要为人民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避免重复引进,要加强自身工业的竞争力,国家工业要有序。这同样要求国家必须对国家工业做出必要的整合、调整,要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为了国民生活幸福、国家强盛负责。
国家工业必须在国家指导下生产,避免生产的盲目性,要使资源利用最大化,避免浪费,避免资金的无序投入。所以我们必须要大力发展国有经济,要让劳动者获取公平收入。外来资金、外来工业的发展同样不能偏离国家的指导,要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要大力发展那些符合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工业,逐步减少并控制那些不符合国家利益的工业生产。
这些无疑都指向,无论是国有经济、私有经济、外来资本必须走向计划性,技术先进性,增强国有经济力量从而引导经济健康发展。
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民就业,避免产生大量脱产干部。大量的干部可以走向工厂、农村,不脱离劳动,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避免机构臃肿,降低国家财政压力。
我们需要大量懂政治、懂经济、懂政策的干部,加强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同样的,我们要加强教育战线的思想政治工作,注意教育的方向性,这就要求产生各种技校,大学教育,中学教育都会发生相应的积极的转变,我们的教育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它们就是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培育各种各样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才。
同样的,有了这个目标,我们就可以针对那些人民不满意,不甚满意的部门行业及政策作出相应调整、改革,使之更加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走向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来,只要这样改变了,人民就会由不满逐步过渡到满意。
这样就可以化不利为有利,化不满为满意。我们的国家就会万众一心,就会强盛,就可以让那些灭亡我国的妄想破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