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酒国风首页


发表回复
发表新贴
标题: [长安浪子解诗学概要十讲] 长安浪子讲诗学概要 九
小轻 (轻解罗裳·好酒·酒之小轻)
书酒国风管理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热情酒民奖
UID 6
精华 69
积分 26126
帖子 19303
积分 26126 个
魅力 7 点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5-8-16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1
长安浪子讲诗学概要 九

简析《诗学概要》(9)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讲解《诗学概要》的相关内容。这次时间间隔较长,前面的内容,我已经贴到坛子了,大家可以看看。

  原文:征行体式,要发出凄怆之什,哀而不伤,怨而不乱,悲时感事,触目寓情方可。若伤亡悼屈,则又不取焉。

  征行体,应该包括边塞诗和歌行诗。唐代以高岑为代表的边塞诗,有很高的水平。以老杜和李白为代表的歌行诗,也达到了颠峰。这类诗的特点是凄怆,有陈子昂登幽州古台的味道,“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哀而不伤,怨而不乱”,就是说,所表现的哀怨必须有一定的度,不能让读者感到有无法抑制悲痛,要有思想,可以发牢骚,但不能不讲道理,不能违反常规。“悲时感事,触目寓情”,就是要悯怀时事,在文字中蕴涵丰富的情感,杜甫的“三吏三别”就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如今古风坛子里,最喜欢写行歌体的,应该是东篱南山下,他近日发表的《看关于铜雀台文字,兼怀其他》:

  今夕忽徂逝,牵念良慨多。
  芳岁不堪寂,怎奈苦消磨。
  可怜铜雀梦,空载多情歌。
  西陵秋风里,残阶满绿萝。

  东篱的这首诗读来也是有点意思的,特别是起句和结句,情感充足,文字流丽,达到了“触目寓情”的效果。行歌不在于长短,多数是有叙事性质的,对于行歌和歌行,我个人理解是一个体裁。

  原文:赠别诗之体式,直写不忍之情,方见襟怀之厚。然亦有数等,如别征戍,则写死别而勉之效忠,送人远游则写不忍而勉之早回,送人仕宦则写喜别,而勉其忧国恤民,方为合式。

  直写不忍之情,方见襟怀之厚——这个是赠别诗最基本的要求,最有名的就是李白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当时游览安徽泾县桃花潭,受到了友人汪伦的热情招待,二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临别时,李白写了《赠汪伦》一诗以谢汪伦。以“桃花潭水”比拟彼此的感情,“深千尺”却仍不及汪伦送我情,足见情深。

  赠别诗的别征戍、送人仕宦,也有各自的特点,总之要符合人物的身份。

  原文:咏物之诗要托物申意,首联不妨叙出物之出处,次联宜写其象。三联宜说其用,或寓意或议论或体证。四联或就题外发意,或结束本意,总以留有余韵者为佳。

  咏物诗的根本目的应该不在于咏物,而是借物托情,有所寄托和比拟,我们熟悉的最有名的于谦的《石灰吟》,作者以石灰的清白,来比拟自身的高洁。又如杜牧的《赤壁怀古》,并不是只想写那个折戟,而是要表达作者对那段历史的思考。

  原文:袁枚【随园诗话】曰:「咏物诗无寄托,便是儿童猜谜。读史诗无新意,便成廿一史弹词。虽着议论,无隽永之味,又似史赞一派,似非诗也」。

  袁先生认为,咏物诗如果只是单纯咏物,就是小孩子猜谜语了,根本就不是诗。“读史诗无新意,便成廿一史弹词”——就是把史诗变成了听评书了。

  原文:阮葵生【茶余客话】则云:「咏物诗有二派,其一离貌取神,如画家之南宗。其一刻画着题,如画家之北宗。二者未可偏废也,太粘太脱皆非。咏物徒比拟形似,如剪彩为花,毫发毕肖,而生气无有,此种时贤颇知所戒。而因此语尽离宗,不知何指,亦非着题初意也。王若虚【滹蛮诗话】言之极当,咏物诗须诗中有人,尤须诗中有我。或将我跳出题之旁,或将我并入题之内,咏物之妙处,只此二种」。

  阮先生认为咏物诗可以分两派,一是取神,一是刻画,且二者应该相辅相成,特别偏重一面是不可取的。这些说法都对,但都必须诗中有人、诗中有我,可以旁敲侧击地写,也可以融入其中。能有所寄托,就是好诗。

  原文:赞美诗之体式,多以庆、喜、颂、祷、期望为意,贵乎典雅浑厚。用事宜的当亲切,起联要平直,或随事用意叙起,次联意要相承,或用事必须实就本题之事,三联要变化。或前联未曾用事,此联宜用引证,盖有事料,则诗不空疏,结句则多期望之意。大抵颂德贵乎实,若褒之太过,则近乎谀,赞美不及则不合人情,而有浅陋之失矣。

  赞美诗是我们现在最常见的,古人留下的也很多。这次奥运会,以《奥运诗会》为契机,大家都写了不少赞美诗。赞美诗贵在典雅浑厚,要写的优美,华丽,用事宜的当亲切,歌颂的要准确,情感要表现的真挚。

  “起联要平直,或随事用意叙起,次联意要相承,或用事必须实就本题之事,三联要变化。或前联未曾用事,此联宜用引证,盖有事料,则诗不空疏,结句则多期望之意”,这理说的很具体了,把形式上要求已经一一列举了。王维的《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是赞美诗的经典之作: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这首诗非常切合赞美诗的要求,起句从时间上写,大清早,一群达官贵人集中在大明宫,“尚衣方进翠云裘”,次联“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极力铺陈唐皇帝的威严。三联“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又用空间的变化,彰显皇宫的情状。

  “大抵颂德贵乎实,若褒之太过,则近乎谀,赞美不及则不合人情,而有浅陋之失矣”——表扬、赞美别人,也要不显山露水,太直白了就不含蓄,就会被人诟病为阿谀。赞美要符合人物,符合人情世故。

  原文:哭挽诗之体式,宜要情真事实。于其人情深谊厚则哭之,无甚情分则挽之而已矣。当随人行实合意切题,使人开口读之,便见哭挽其人方好,中间要隐然有感伤意。

  哭挽诗,贵在真诚,要情感真切。“哀哀父母,生我勖劳,欲报之恩,昊天罔极。”诗经中的《蓼莪》,应该是最早的挽诗。“于其人情深谊厚则哭之,无甚情分则挽之而已矣”——情深意厚,就要哭出来;感情一般,纯属礼节性质的,要表示出惋惜之意就可以了。

  浪子多罪,殃及慈萱,早早见弃,至今已经10年了。每每回忆起母亲,每每祭祀,则泪眼迷离。过后写点东西,也总是泪先于墨,也无法表达出最深切的情感。这里有几首诗给大家看看:

     [七律]除夕祭母

  除夕驱车归故原,一香一烛拜坟前。
  离离荒草藏狐兔,脉脉痴怀咽语言。
  不恨朔风吹泪眼,但愁泉壤隔慈萱。
  哀哀叩首喃喃愿,今夜陪儿过大年。

  “除夕驱车归故原,一香一烛拜坟前。离离荒草藏狐兔,脉脉痴怀咽语言”——祭祀的景况大抵如此。“不恨朔风吹泪眼,但愁泉壤隔慈萱”——母亲安葬在高岗上,浪子每每独立高岗,身外寒风猎猎,身上很冷,却总抵不过心中的凄凉。“哀哀叩首喃喃愿,今夜陪儿过大年”——这个就是除夕去坟前的目的,想邀请母亲回家陪儿子过年,看除夕晚会,吃饺子。


       [七律]清明

  料峭春风依旧寒,思亲浪子诉坟前。
  未张鸿志羞乡井,已老尘心厌市廛。
  世事纭纭无限恨,情怀耿耿许多年。
  清明时节何须雨?自有痴儿泫泪然。

  “未张鸿志羞乡井,已老尘心厌市廛”——在外面混了很多年,没有混出名堂,不能衣锦还乡,很是羞愧,但因为母亲的坟墓在家乡,浪子必须回家乡去,祭奠我那离去的老娘。“清明时节何须雨?自有痴儿泫泪然”——清明时节雨纷纷,其实我并不需要雨,也能纷纷,那是儿子思念的泪水。

    [七律]慈萱仙逝十周年祭

  荒原衰草久参差,游子可怜身上丝。
  远路归无倚闾候,宿愁托得晓窗知。
  十年心痛四千日,一曲吟伤三百诗。
  我欲将来覆黄土,此时还任泪轻滋。

  这个是最近写的。“十年心痛四千日”——离开母亲,我天天都在悲伤;“一曲吟伤三百诗”——就一首《蓼莪》,让我感觉诗三百都有悲伤的味道。“我欲将来覆黄土,此时还任泪轻滋”——将来我回陪母亲长眠地下的,现在只能任泪水滋养这片土地。

  挽诗,我写过一首《纪念邓小平诞生100周年》:

  天将大任降于斯,正是神州风起时。
  开放国门强赤县,收回港岛举红旗。
  一生磊磊亿民敬,千古悠悠四海知。
  蜀相丰功终有憾,邓公伟业自无疑。

  主要赞颂邓公的丰功伟绩,作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向总设计师致敬。

   [五律]沉痛悼念五伯母

  蓼莪谁忍唱?鞠拊累慈亲。
  云鬓年年老,织梭夜夜频。
  摧肠萱鹤化,泣血泪痕湮。
  痴愿清凉界,自兹多一人。

  这首诗界于哭挽中间。大家知道,九邪同心,竹子之母仙逝,做为兄弟,也痛如切肤,但我又必须安慰竹子,所以只能“痴愿清凉界,自兹多一人”,希望伯母直上天界。

  原文:赓和之诗,当观原诗之意,以其意和之,要造一两句雄健壮丽之语,方能压倒元白。若又随原诗脚下走,则无光彩,结句当归着其人,方为得体。有就中联归著者亦可,而时下所谓赓和诗,皆为和韵之诗。略分三等。一曰依韵。如作者用「八庚」韵,和者亦用「八庚」韵即可。作者用「一先」韵,和者亦用「一先」韵即可。二曰用韵,如作者用八庚韵中之「清成情荣」等字,则和者亦须用「清成情荣」等字,唯先后不必次也。三曰次韵,即和其原韵而先后次序亦皆因之也。

  相互赠诗,唱和,是诗人经常性的创作活动,很能体现彼此的才能、思想和技法。我个人很欣赏元白赠和。

  “当观原诗之意,以其意和之,要造一两句雄健壮丽之语,方能压倒元白”是说和诗不能背离原诗,要相辅相成,有一定的联系,有统一的形式。如果能造一两句雄健壮丽,就会非常出色。刘禹锡与白居易在扬州相遇,白写诗安抚刘: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诗中称赞刘:“诗称国手”,但命压人头,所以“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总体是夸赞和鼓励,这个与刘当时的处境很切合。刘也很感动,当即赠和,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告诉白,读了您的赠诗,我很感动,精神已经振作了不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更是成为了千古名句,表现了百折不挠的精神。这首诗蕴涵哲理,表现了作者看待困难、克服挫折的决心,也表明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规律。

  “若又随原诗脚下走,则无光彩,结句当归着其人,方为得体。有就中联归著者亦可,而时下所谓赓和诗,皆为和韵之诗”——这个是提出了对赓和诗的具体的要求。“略分三等。一曰依韵。如作者用「八庚」韵,和者亦用「八庚」韵即可。作者用「一先」韵,和者亦用「一先」韵即可。二曰用韵,如作者用八庚韵中之「清成情荣」等字,则和者亦须用「清成情荣」等字,唯先后不必次也。三曰次韵,即和其原韵而先后次序亦皆因之也”——赓和诗分三类,讲的很清楚了。

  原文:酬赠之诗,须辨别侪类,至亲不得用文饰语,尊者不得用评论语,亦不得轻用夸奖语,反此者失之。(贞一斋诗话)

  这个酬赠诗在语言表达和文字方面的要求,大家要记住,写作可以参考,不要闹出笑话。

  原文:咏史诗有三体,其一借古人往事,抒自己怀抱,左太冲之咏史是也。其一为檃括其事,而以咏叹出之,张景阳之咏二疏,卢子谅之咏蔺生是也。一取对仗之巧,义山之牵牛对驻马,韦庄之无忌对莫愁是也。

  咏史诗名篇很多,前面提到的《赤壁怀古》就是佼佼者。咏史诗大致分为三体,这里讲了基本区别,要展开内容很多的,我就不仔细分析了。大家读史写诗,要写出新意,体现出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就可以了。

  原文:以上乃就各种诗题立意之法约略言之,初学由此入门,有所遵循,庶不至茫然无绪。待运用纯熟后,要能出乎其法,方不至千篇一律,而了无新意。盖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读者详加体会,自能得其奥旨矣。

  这是林先生总结《立意》这章的大意,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其实是写诗的捷径。

  “初学由此入门,有所遵循,庶不至茫然无绪”——依葫芦画瓢,照猫画虎,总是可以有所得的。当然,这是针对初学者的。“待运用纯熟后,要能出乎其法,方不至千篇一律,而了无新意”——技法练纯熟了,就可以不拘泥于死法,可以有所创新,或多种技法并用,就能做出有新意的诗。这里讲的很明白,创新是在纯熟之后。古风有些板油不太注意基础的东西,自己随便写了几句,就冠以绝、律、行等名称,实在没有合适的名称,有甚者就要否定格律,认为传统的东西是枷锁,没有紧跟时代进步,其实,这是肤浅的表现。

  “盖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读者详加体会,自能得其奥旨矣。——诗写的好坏,关键还是看心,诗有别才。我们所讲的,只是技法和技巧,真正的思想和诗意,还是要大家创造的。

  今天又压堂了,主要是我想讲完《立意》这章的内容。经过2个多月与大家一起学习,我们比较系统的学习了林正三先生《诗学概要》中“结构”和“立意”的内容,如果大家还有兴趣交流,我们可以在今后继续讨论《诗学概要》的其他章节。

书酒诗词 www.shujiu.com


小轻的文集
藏头·步李白韵
轻歌漫舞彩云间,
解闷消愁君醉还。
罗绮红颜掩不住,
裳霓曲罢弃江山。
关于小轻的头像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3-29 03:09

书酒论坛
原创诗词楹联文学交流区 Powered by Discuz! 5.5.0 书酒诗词 www.shujiu.com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书酒国风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