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原创] 析《竹里馆》 [打印本页]

作者: 牛老爷    时间: 2017-4-25 21:48     标题: 析《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唐·王维·竹里馆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井喷的时代,一部《全唐诗》收录诗歌四万八千九百余首,作者凡二千二百余人。可说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僧尼道人、贩夫走卒,都能出口成章,吟上两句。著名的诗人多不胜数,其中出类拔萃者,甚至被冠以崇高的称号而流芳万代。我们熟知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以外,还有诗鬼李贺、诗狂贺知章、诗天子王昌龄、诗豪刘禹锡等等。

王维是诗佛。

为什么说他是诗佛呢?历代文学评论家说他精通佛学,擅长写山水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清新淡远,自然脱俗,很有禅味。可惜牛老爷不谙佛学,懒得读经,也就不好拾人牙慧,冒充专家了。

王维,字摩诘,蒲州人(今山西永济),生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卒于唐肃宗上元二年。经历了开元、天宝盛唐时代,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暴风雨。他的一生比起李白杜甫等人,无疑是幸运的。年纪轻轻已经状元及第,当过中级官僚。四十来岁就在长安南面的辋川修建了一所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我们知道李白三入长安,第一次在长安混了三年,一事无成;杜甫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而这个时期的王维春风得意,衣食无忧。长安居大不易,你别问他哪来的钱买地皮置物业,修建茂林修竹的别墅;也别问他为什么可以经常请假不上班,大概是出了名,交结了一大批高官富商的粉丝吧。更有意思的是,到了安史之乱,王维做了安禄山的官,说是被逼的吧,总之汉奸罪名是坐定了的。战乱平息后,按理应该被问斩。却又有粉丝替他收集证据,说他身在曹营心在汉,于是仅仅是降级使用了事。继续吟他的诗,念他的佛。这首《竹里馆》就是王维晚年在辋川的作品。相比之下,李白站错了队被流放,杜甫站对了队要为茅屋破了发愁,我们也许不该说老天不公平,却又不能不承认王维的命太好了。

言归正传。《竹里馆》这首诗牛老爷从小就念,意思明白,琅琅上口,很容易记住。后来看了点诗评,说这首诗妙就妙在平平无奇,写景并不刻意铺陈,自然清新,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如同信手拈来,而淡远之境自见,大有渊明遗风云云。不过,近日再细味之余,却是有了不同的念头。

话说这一天,王维挟了张琴,从辋川的别墅出门,跑到附近的林子里,一个人静坐,弹琴。弹到兴起,引吭长啸,蓦然看见月亮已经出来了。于是有点诗兴,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王维说他这段时期“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然而,这首诗却是露了一点形迹,他并不是那么悠闲。问题就出在“长啸”这两个字,让他说了实话。

韩愈说的:不平则鸣。所谓诗言志。如果心如止水,没有不平之气,不是壮怀激烈,为什么要仰天长啸?有人解释说古人喜在幽谷山林之间长啸,藉以抒情调气。百度之下,却是找不到根据。

我们对照一下《古诗十九首》中的《西北有高楼》一诗。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按照解析,这首诗的作者借知音之悲,抒写了自身政治上的失意之情,反映了一种带有广泛社会性的被压抑的苦闷、悲伤与期待,表现了东汉末年大动乱时期一部分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生活中彷徨的知识分子的悲凉和迷茫。诗中的怨气非常明显,自然和《竹里馆》的风格迴然而异。但是,诗中人跑到“浮云齐”的高楼独自弹琴唱歌,和王维独坐幽篁,又是何其相似。

既然抱怨知音稀,偏又要在远离人迹的地方弹琴,这是何等的矛盾。你本来就是不打算找知音,难道真要钟子期自己找上门?一弹三叹,慷慨有余哀,唱歌的人固然苦,独坐深林,弹琴长啸,何妨心里没有疙瘩?大抵王维有种自己才清楚的苦闷,也在“但伤知音稀”吧。终于抬头看着天上的月亮:啊,皎洁的明月,你是明白我的。

总不成是《月亮代表我的心》了?
作者: 小轻    时间: 2017-4-27 21:08

好闲情
时不时也来一首




欢迎光临 书酒国风 (http://shujiu.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