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原创] 闲品国学 [打印本页]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4 16:01     标题: 闲品国学

闲品国学

文/大道不空

最近因为推广书酒国风网站以及公众号的缘故,在几个微信群里小小的做了一点广告,说这个网站以及公众号的定位,主要是为了推广国学;如果有朋友写了与传统国学有关,又或者与中国发展有关的相关思考文章,也可以借助俺们这个公众号来发布,做点推广。

就有朋友问我了,你说这个网站和公众号主要是推广国学之用的,那什么叫国学呢?还有人则说,国学也好、关于中国思考也好,这些貌似都有些太高大上而且过于博大精深了吧。

关于国学是什么的问题,回答起来倒是不难的;至于说国学过于高大上或者过于博大精深,那明显则是出于对于国学的不理解,而产生的误会。

我怎么回答呢?我说国学嘛,简单点来说,那就是跟中国有关的学问,都可以叫国学,无所不包。

俺们的书酒网站,主要设了十个版面,这十个版面,其实就包括了国学的大部分内容。我们一一来闲品一下,看看国学究竟都是些什么东东。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4 16:01

一、楹联迷趣——互动性很强的娱乐文化

书酒国风的第一个栏目是“楹联迷趣”,楹联就是对联,而谜趣指的是谜语。对联和谜语,都是中国的传统国粹,尤其是对联,那是中国“独一处”的特有文化,只有汉字这种极具浓缩象形意义又极简洁美观的文字,才能写出对联这样的特色文体来。

对联顾名思义,要求既对且联,对指的是形式,其主要特色就是对称,而联指的是内容,要求上下联有一定的关联性。

对联和谜语,都不算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主流文化,但是它的互动性很强,趣味性很强,算是中国古代文人以及民间的一项很有特色的休闲文化,而且有一定的实用性,比如对联中的春联和门联,那都是有实际意义的。而谜语中的元宵灯谜,更是中国传统的一个节日文化。俺个人觉得中国的这些文化要是好好传递下去,要比西方那些所谓的商业节日有意思得多了。

对联谜语虽然不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主流文化,但却是俺个人最为喜欢的文学形式,所以在书酒的排名就列在首位了。

雅韵成联,文心各写风流句;谐谜觅趣,墨客同寻巧妙思。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4 16:03

二、诗词歌赋——传承久远的国粹瑰宝

诗歌,世界各国多半都有,但中国的诗歌绝对是世上无双的,无论是从它的水平、作品总数量、形式。。。。。。。相信能与中国并驾齐驱的别国诗歌是绝对找不到的。

中国的诗歌出现历史很久了,春秋时期的《诗经》,就一直传唱至今,水平相当不俗。经过两千余年的传承变革,更是发展出了许许多多的新形式,更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名家名篇;关于诗词歌赋之类的解读、评点著述也是层出不穷,俨然一门专业的学科。

诗歌的最大好处就是能雅俗共赏,因为它形式极多,而且可简可繁,可长可短。喜欢风雅的,诗词歌赋样样琢磨,各有各的味道;天生俗人的,也不妨试试打油诗,同样趣味十足;实在没那个天分吟诗作对的,还可以听听配上音乐的诗词,吟诵唱咏,那是真享受。

其实说到词,中国古代的宋词那就是按谱填词的,这个谱就是曲谱。虽然这些古谱今日大多失传,但也可以用今人的手段配上比较现代的曲子,同样动听,这就是传承与时俱进了。

风雅常留,闲情觅取逍遥事;庄谐各异,妙手题来自在诗。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4 16:03

三 茶香酒趣

中国人的文化之中,常常讲究一个借代,这个借代又有很多种做法,比如可以以彼物代此物等,也可以用一件或几件物事,代表一个层面上的许多内容或者形式。

这个茶香酒趣,就有类似的借代作用在内。表面上看是与茶酒有关,实则不仅与茶酒有关,还包括了与茶酒有关、以及和茶酒相类的一些休闲养生内容。

中国是茶的故乡,红茶黑茶绿茶乌龙茶花茶黄茶,六大茶系佳品极多,传承数千年,然后传播至全世界。如今世界人民爱喝茶的也是极多,但是论及茶品文化,那还是得数咱中国第一。

茶是公认的健康饮品,而且有不弱的抗癌效果,这也是世界公认以及得到科学实证的。而且喝茶本身还是一种很不错的休闲享受,口感也不俗。

至于酒,在中国也有好几千年的记载了,中国的酒和茶一样,也是名品频出,光白酒就有六大香型,别说还有其他什么黄酒、果酒、药酒,以及近现代引进的啤酒等,无数个品牌争相斗艳。

喝茶需要茶具,需要懂茶的人品饮;饮酒也需要气氛,需要下酒菜配合,因此茶酒也各自衍生出了许许多多的相关文化。比如茶具的选择、酒菜的搭配、饮茶酒各地不同的习俗等。古人好茶好酒的都是大有人在,为此也留下了无数佳作,比如李白的《将进酒》,那就是千古绝唱。

除了茶酒,还有很多饮料、健康保健之类的汤饮,都可以用茶酒之类的来借代归属。

山水清灵,空濛雾霭茶香蕴;春秋自在,变幻风云酒兴浓。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4 16:04

四 山水揽胜——品味自然之美,感受文化之味

山水揽胜,指的是旅游。中国的历史悠久,地域广大,民族众多,这些都让中国有了无数的旅游热点。

通常我们说旅游,包括几个层面,最寻常是观景之旅。中国的名山大川,数都数不过来,一个人天天去爬山玩水,一辈子也肯定游不了这许多地方,三山五岳、五湖四海,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

古人比现在人有文化得多了,寻常的景点用笔墨一润色,那就感觉大不相同,其实查查各地的县志、府志之类的,各种八景、十二景之类的名称层出不穷,那名字起得,一个比一个漂亮,一个比一个诗意。

有些人不喜欢游山玩水,喜欢体验民情,享受民间习俗的乐趣。这样的旅游中国也多的是,方兴未艾的古镇游、客栈游,那就是其中代表。还有人喜欢追星,则可以去各种人造的影视城之类的地方逛逛;又有人喜欢热闹,那就专门往大城市里跑,商业购物,看看现代都市;还有人对历史人文感兴趣,就去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名人故居、寺庙道观之类的地方走走。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过快,压力过大,就算出游,也往往走马观花,看完就只收获到了一个“累”字,或者买一堆所谓的旅游纪念品,别的就没啥回忆了。

其实,要真的了解到了国粹修身的魅力,这个出行不必太赶,关键是用心去看,去欣赏那看上去或者寻常或者不寻常景物之中蕴含的文化魅力。

静水无声,闲柳几枝抒雅韵;青山倒影,浮云数朵伴游人。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4 16:21

五 琴棋书画

琴棋书画这个栏目的名称,本身就包括了四大类中国的国粹文化精华,它同时也借代中国传统国粹中的大多数文艺形式。

琴借代的是音乐,中国的音乐也是源远流长,各种极有特色的乐器,各种别具一格的音乐形式。这些乐器中,按照各自使用的物质材料分为八种类别: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称为八音;还可以按照演奏形式分成四类:吹,拉,弹,唱。我们常见的就有编钟、玉磬、琴瑟、锣鼓、唢呐、笛箫、二胡、琵琶等。

棋的种类在中国古代也是很多的,最常见的是传统的围棋和中国象棋,据说棋类尤其是围棋的理念,那就是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文化尤其是思维方式的浓缩代表。这个棋类游戏不仅是一种休闲游戏,也是一种竞技项目,而且还是一个很有实用意义的益智类活动。古人常说棋盘如战场,起手、中盘、收官,都是兵法在棋盘上的再现。中国人相对西方人粗线条的更为谨慎细致复杂的思维方式,都在棋盘上得以尽显。

书指的是书法。中国汉字本身就是由图形演变而来的,虽然历经变革,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但字如图画的主体思想,还是在文字中得以留存的。中国的书法也是名家辈出,真草隶篆,形式多变,花色百出。中国的书法绝对是门大学问,也是其他国家很难比拟的,现代人利用电脑软件,对汉字进行变形处理,又造出了很多很有趣的图形文字,用来排版设计广告宣传那是最好不过。这也算一种创新传承吧。

画就是中国画了。中国画和西方流传过来的油画、水粉画之类的大不相同,讲究的不是逼真和华丽,而是注重其内涵意蕴。中国人的思想含蓄,喜欢讲究关联思维、联想思考以及余韵无穷,在中国画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琴声婉转,闲居柳岸敲棋子;书韵畅然,斜倚泉边点画屏。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4 16:31

六 笔墨清谈

笔墨清谈这个栏目的定位,与现代人的浮躁不无关系。现代人,尤其是有了网络、有了微博微信等微媒体的现代人,变得越来越浮躁,越来越不愿意静下心来,看一些有深度、有广度的文字。

其实这样是不行的,毕竟人需要阅读,需要从阅读中萃取知识,提升自我。光靠那些所谓的鸡汤文,除了给自己一点点表面上或者转瞬即忘的激励以外,对自己的实际提升其实是没多大用处的,只有静下心来读文章、品文章甚或写文章,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

其实中国古代名人也大多很擅长写文章,也有许多千古名篇,比如忧国忧民的《岳阳楼记》《捕蛇者说》,也比如抒情写意的《钴鉧潭游记》《滕王阁诗并序》等。

另外,现代人相对比较喜欢看的小说也可以归属在这一个栏目里。也是一种比较不错的休闲爱好;有空时得以阅读一些经典名著,开阔视野、提升阅历。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看书可以是听书,进一步发展到音视频电台等,算是笔墨清谈的现代升级版。比如一些电视台搞的纪录片,其实就是以写文章的形式进行的,只不过加上了音视频材料,就显得更加生动了。

梦系山河,文章自古逍遥事;心书岁月,笔墨从来寂寞声。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4 17:38

七 春秋史话

春秋是四季中的两个季节,而《春秋》则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兼历史散文集,所以也常用春秋来借代历史。

中国的历史很久远,有上下五千年的美誉。这数千年下来,也着实留下了无数的历史故事、名人佳话。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是人类发展的见证,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多了解历史,以史为镜,可以获取无数的知识和经验教训。这些教训是先人用血泪汗水甚至是生命换来的,认真学习、好好借鉴,可以让后人少走很多弯路。

中国的历史,可以说是集天下之大成,什么样奇奇怪怪的事,都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这些本身就是很有用的知识,又是很多很有趣的素材,可以说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大宝藏。现在有很多正大红特红的历史剧,或者架空历史剧,实际上都是从这些历史中攫取来的素材,成为了编剧、导演、演员们大赚特赚的财富。而观众们也从中平添了无数乐趣,以及茶余饭后的聊天素材。

历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可现在的中国,却对历史的重要性有意无意地淡化甚或忽略,这是要付出大代价的。

今古未明,让我丹心清乱世;忠奸难辨,凭谁妙韵诉华章。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7 10:01

八 诸子百家

这个栏目可谓是中国文化的重中之重,凡是与中国发展有关的思索和探寻之道,都可以归结到诸子百家之列。

探寻中国历史,越是大一统的时候,娱乐休闲类的文化容易灿烂,但是真正有深度的思想和文化潮,则基本上都出现在分裂征战的时候。而中国有名的“百家争鸣”,就出现在乱七八糟的春秋战国时代,那个时候中国涌现了无数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政治家,虽然大家各说各的,口径不一,但大致还是可以归结到一些流派中来,据说当时能数得出名字的流派有一百多家,而这些流派的代表人物往往被尊称为某某子,比如儒家代表孔子、孟子,兵家代表孙子,墨家代表墨子,道家代表老子,法家代表韩非子等等,所以被称之为“诸子百家”。

这些流派的言论,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很多都早已经过时,更有很多明显是一种倒退和纷乱的糟粕,但无可否认的是,诸子百家争鸣和言论百花齐放的时代,对中国的文化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进效应。

从我们今天的角度,中国要发展,同样要鼓励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社会的发展总是由矛盾推动的,真理越辩越明嘛。

当然,这种所谓的言论自由还是要有个度,这个度就是遵守法律和公序良俗的规定,不能想当然。

其实如今网络时代的各种言论满天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百家争鸣;但是需要根据国情法令和约定俗成的文化习惯,适当予以监管和引导。

千舸争流,经史子集千古载;百花齐放,俗儒僧道百家鸣。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7 10:02

九 随心随意

这个栏目的设置,听名字就知道了,是一个很随性的版面,任何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可以放上去,笑话、杂谈、闲文、随笔、随想、即兴。。。。。。

这个版面看上去和国学文化的关系不那么紧密,但也是必不可少的,就算正儿八经的古人,也时不时要写点随笔之类的,记录随感随想,还有一些时政类的点评,以及一些奇闻轶事的搜集甚或创作。

比如《山海经》,就是这种奇闻轶事的记录代表;又比如《百喻经》,就是一堆寓言笑话类的集合。而像《渑水燕谈录》这样的杂谈,则是当时社会的一些记载,类似现代的百科,对于研究历史的后人来说,这样的随笔即兴十分重要。

其实随心随意说的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做人嘛,该讲究时要讲究,可寻常时候还是可以随意点,自在点。

素淡随心,人间看破虚名利;逍遥行事,笔下题来真性情。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12-7 10:03

十 美食天下

现代人大多比较俗,对于文化的兴趣远不如古人那般浓郁,但是唯独有一个文化,现代人比较古人来说,则有过之而无不及,那就是美食文化。

关于美食,我们中国若认了第二,估计世上没有人敢自称第一。中国美食天下闻名,能吃会做的人比比皆是,各大菜系远近驰名,无数佳肴珍馐,数不胜数。

现在是网络时代,据说使用率最高的手机APP就是各种和美食有关的程序,外卖、点餐、选位、优惠,无所不用其极;还有很多人,则喜欢在朋友圈里晒各种美食图片,炫富兼拉仇恨。这帮人,古代称之为饕餮之徒,现代主流谓之美食家,而网络上则一律通称吃货。所以,在人变得俗了的今天,美食文化可以俗称为吃货文化。

但是,如果仅仅只是吃,是不够格称之为文化的,而必须要懂得吃,善于吃,了解了吃背后的方方面面,这才是文化。

那么,吃的背后又有哪些方方面面呢?那就实在太多了。

美食的原料出于何处,何处的最佳,有些什么品类?什么菜肴要搭配什么材料和佐料还有配料?各地的菜系有些什么特色菜,有些什么讲究,以及形成这些特色的历史渊源,等等等等,这些都是美食文化。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美食养生。

我们中国的医学系统和西方截然不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讲究就是药食同源,食疗养生。很多古人都很注重养生的,比如孔子对饮食就很有讲究。他提出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要求,并主张十多个“不食”:“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恶臭,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闲品人生,苦辣酸甜归雅趣;美食天下,东南西北觅佳肴。

总的说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无数智慧、无数经验值得今人汲取,所以大家都应该有些传承国学的意识,养成推广国粹的习惯,娱人娱己、利己利彼,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 应邀而来    时间: 2015-12-7 12:51

不错
作者: 任重道远    时间: 2015-12-7 18:03

非常不错!
作者: 啸狼    时间: 2015-12-9 14:51

诸子百家不错。




欢迎光临 书酒国风 (http://shujiu.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