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原创]
别让校园暴力成为社会永远的痛!
[打印本页]
作者:
箭气箫心
时间:
2015-6-22 21:51
标题:
别让校园暴力成为社会永远的痛!
别让校园暴力成为社会永远的痛!
(一)
著名男演员陈坤在6月21日晚8点58分转发了一条爆料视频,据报料网友@D芯引力@你朴泓称,视频内容是“浙江丽水庆元初中生暴打残害一小学生”。点开这段用手机拍摄的,时长2分11秒的视频,拍摄者喊着“3、2、1,开始”,画面中一个约莫8岁左右的小男孩被拴着狗链,靠墙大声哭号着,一名黄头发、白色上衣的男生随即上前打了几个耳光,并用脚狠狠踩在小男孩的头上,并趁小男孩不注意,将一根点燃的烟头扔进了小男孩的领口。看到小男孩被烫得惨叫,画面中的打人者发出阵阵欢呼……
“这么小的孩子,残害年轻更小的孩子,手段如此歹毒残忍!”21日晚10时,媒体人“大鹏看天下”在微博发布视频后呼吁当地公安部门介入此事,同时呼吁不再手软,此类事件必须严惩。
当晚,原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现任中央政法委宣教室副主任陈里也在微博上转发了该视频,并称这个视频非同一般,希望当地公安机关,网络运营商负起责任,给网友一个交待!同时,他还专门设立一个微博话题“校园暴力举报台”,并表示,“从即日起,所有校园暴力的视频,信息,尽管向这个地方举报,我和所有关注校园暴力的网友第一时间公布于众。”
6月22日下午,浙江庆元县委县政府通报了该事件的概况及处理进展。打人者均为庆元县城东小学的六年级学生,庆元县公安局完成对主要涉事人员的调查取证工作。县教育局干部、学校教师陪同小毛到庆元县人民医院进行全面身体检查,结果无异常。县教育局选派具有心理辅导资质的教师对涉案人员开展心理干预和辅导。庆元县公安局办案人员向记者确认,涉事学生均未满14周岁。有律师分析:根据刑法有关规定,已满16周岁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本次涉案学生均未满14周岁,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不论其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近些年来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屡有发生而且不断升级,甚至有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是一个我们无法忽略更无法回避的问题——当本应充满亮色的童年和青春被灰色所笼罩。孩子们眼中突然增多的暴戾与恐惧诱因何在?谁又该为此负责?
(二)
近年来中小学校园屡屡发生的暴力事件,从城市到农村都有,其中有些性质相当严重,令人触目惊心。所谓“校园暴力”主要指学生之间以及社会与学校之间所造成的学生生理和心理伤害,包括肢体暴行、语言伤害、被强迫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被故意陷害等。学生间的暴力倾向又是主流。
校园暴力并不是近几年来才出现的,但它的不断升级,却是不可否认的,因而也最应引起警惕。事实证明,如今的校园暴力已经超出单纯的打架斗殴的可控范围,它在个别地方甚至正在演变成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制造敲诈、勒索、抢劫、杀人等恶性刑事案件。
我们不禁要问:校园暴力真的成了教育永远的伤痛?当花季少年成为犯罪分子,不知他们在行凶作恶时,内心有没有过胆怯与恐惧?有没有过对生命的敬畏与珍惜?是什么导致了他们对暴力的崇尚甚至膜拜?谁又该为他们制造的罪恶承担责任?
如今,暴力文化已成为现代文化生活中部分成年人不可缺少的享受,在此情况下,暴力文化的商品化自然成为商家的最大卖点。虽然我国有关青少年问题的法律一律禁止孩子接触暴力文化,但实际上没有可操作的限制性规定。在影视文学作品、音像制品、小报小刊、电子游戏中,青少年可以很方便地接触到暴力场面。更不可理解的是,成人往往因为一些影视作品是描写正义的战争或正义的行为就让孩子观看,即使其中的暴力场面十分恐怖。其实,孩子在有暴力场面的作品中并不见得能理解什么是正义,相反,他们可能欣赏的只是其中的暴力行为。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这个数字令人惊心也令人痛心。
(三)
校园暴力并不是个别现象,香港曾经以校园暴力为题材拍摄电影《我的野蛮同学》,而2003年度的戛纳电影节获金棕榈奖影片《大象》,也以美国的校园枪击事件为蓝本。由此可见,前青春期及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幼稚人格所带来的校园暴力现象是整个成人世界所面临的共同难题。
在竞争激烈、信息庞杂、消费多元、家庭结构失调的现实生活中,社会对中小学校园的影响日益加剧,不可避免地使之在一定程度上刻画了成人社会的某些阴影,学生纯洁的心灵留下一些灰色的空间。港台警匪片和日本卡通中“拳头加枕头”等不良文化泛滥,黑老大被塑造为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英雄人物,武侠、暴力手段被包装和美化;口袋书、粗口歌、血腥色情玩具暗潮涌动;某些家长“有钱便是娘”、“有权决定一切”的言传身教,“惯子如杀子”的溺爱,单亲家庭薄弱的管教和心理疏导;以及不良社会风气的熏染,社会小青年的滋扰,学校监管不力等,都是造成校园风气不正的原因。轻者如代写作业、班干部贿选、请客送礼、吃喝玩乐,重者则发展成拉帮结派,崇尚校园暴力,甚至酿成悲剧。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言行举止趋同于成人,喜欢表现自己,渴望得到别人认同。当他们内心郁积的困惑或愤怒无法释放时,在感情的冲动下,就可能会通过暴力达到目的。于是,他们就用暴力来报复老师和同学,他们认为对物质的占有、对他人的伤害,都是对自我感觉、自我力量的肯定,可以因此重新使自己获取老师的关注和同学的‘认同’。
世界儿童发展组织在调查了75个国家的教育环境后,针对各种各样的校园事件,发布了一份备忘录,明确列出学校生活带给青少年的20种不良压力,如学习压力、家长压力、人格贬低压力、经济比照压力、孤独的压力、家庭暴力压力、校园内帮派暴力压力等。该备忘录指出,每个学生几乎要同时承受平均12种不同的压力,有的会更多甚至是全部。目前,这份备忘录已受到欧洲国家的重视,许多学校正式以其内容为基础,开始进行学生关爱工程,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压力,防止校园意外事件尤其是暴力事件的发生。
(四)
不良的成长环境,是滋生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土壤。通宵经营的网吧,烟熏火燎的大排档,霓虹闪烁的发廊,灯红酒绿的夜总会,无照经营的流动摊点,熙熙攘攘的过往车辆……校园周边环境中复杂的因素,令老师和家长深感忧虑。经过有关部门一次次集中整治,很多校园育人环境虽然“焕然一新”,周边秩序“大为改观”。但过不了多久,在一些校园周边,一些不良现象又卷土重来,如反复发作的痼疾。
校园周边不良环境,容易影响缺乏分辨是非能力的未成年人,成为家长和老师的心病:学校周围发廊密布,晚上透过橱窗,可以看到店内身穿低胸吊带装的女子给男顾客洗头;学生晚自习时总能听到对面夜总会传来的歌声,一些衣着暴露的女子进进出出,公安局查过没多久又出现了;一些社会闲散人员进入学校寻衅滋事,针对师生的敲诈勒索、抢劫、伤害等治安刑事案件危害师生安全;一些充斥色情、暴力的“口袋书“在学生中间流传,有的孩子课堂上夹在课本里看,回家后锁上房门看,学习成绩迅速下降;学校附近有家成人用品商店,橱窗里贴着刺眼的产品宣传画,门口白底广告牌上写着一个红色的“性”字,连成年人看了都脸红,家长每次接送孩子经过时都要加快脚步……
2002年7月,经中央政法委批准成立了由中央综治委等10个部门组成的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各地教育、公安、司法、文化、建设、工商、信息产业、新闻出版和共青团等部门,共同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仅在2003年整治期间,各地就检查学校30多万所,检查校园周边娱乐场所和网吧9万多家,查缴有害卡通画册和淫秽“口袋书”239万册。由于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建立,难以应对多年积累形成的问题,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陷入混乱——整治——反弹——再整治——再混乱的怪圈。
(五)
校园暴力给青少年造成的危害,远不止皮肉的创伤,更严重的是会造成孩子们心灵的扭曲。如果任由这种势头发展下去,无疑会在青少年中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拳头比道理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这是相当危险的。
施暴学生同样是受害者。他们一旦过早染指恶习,接受了“拳头硬”的道理,得到了“廉价”的好处,日后的成长必然令人担忧。不难想象,其步入社会后很难会严格遵循法律、秩序,依然信奉暴力则难免头破血流,祸害社会,毁了自己。而对受害学生来说,受辱经历无疑是一场梦魇,很容易留下永久的伤痕,就像胎记一样,难以磨灭、抚平,并进而严重影响到成年后的心理健康和性格健全。
据调查,在中学生中30%的存在异常心理表现,15%有心理疾患,5%面临校园暴力威胁。
校园暴力的危害并不只在于对孩子们肉体上的创痛,更重要的是,它很可能使孩子的心灵边缘化。每一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在建立一种秩序感,这种秩序感将决定他们对价值取向的判断和对世界观的选择。比如说,他们认为积极向上是一种良性的秩序,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去追求积极的生活方式;而如果他们认为古惑仔所谓以暴易暴的“江湖”是一种秩序,那么他们就会很狂热地崇尚暴力、信奉拳头。
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结构急剧变动的时代,传统的道德、理想在不断地被解构,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走向多元。在这个前提下,孩子世界观中的暴力倾向在很大程度上是现实世界的投影。试想,如果成人世界奉行的是弱肉强食、巧取豪夺,我们又凭什么要求孩子温良谦让呢?毕竟,道德不是靠灌输的,它是靠家长的身体力行传授给孩子的。
受教育者人格的培养,却必须建立在他们切实感受美好而不是丑恶事物的能力之上,而暴力,不管它运用于何种目的,都毫无美感可言,尤其对孩子来说,更是这样。因此,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强调:“一方面自己爱自由,一方面助人爱自由……要培养爱自由、好平等、尚博爱的人,在教育上不可不注意发展个性和涵养同情心两点。”
校园本应是孩子们学习的净土,但屡见不鲜的校园暴力却打破了校园应有的宁静。对于审美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具有很大的毒害性,甚至诱使他们走上犯罪道路。
如果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上充满了恐惧和失望,如果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感到的是无助与孤单,试问:他们会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会有一个健全的心灵吗?
别让校园暴力成为教育永远的痛!别让校园暴力成为社会永远的痛!
图片附件:
1dab92944ff7f4b.jpg
(2015-6-22 21:51, 40.35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23
http://shujiu.com/bbs/attachment.php?aid=4950
图片附件:
92f478ea0d91650.jpg
(2015-6-22 21:51, 33.0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94
http://shujiu.com/bbs/attachment.php?aid=4951
作者:
大道不空
时间:
2015-6-23 09:54
这种事只会越来越多,因为社会道德越来越差。
欢迎光临 书酒国风 (http://shujiu.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