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心情故事]
说说我的诗词爱好
[打印本页]
作者:
三脚猫
时间:
2011-8-30 11:12
标题:
说说我的诗词爱好
说说我的诗词爱好
因为文革的关系,到八十年代才接受大学教育。本来就喜欢文史,又一直在临帖练字,很自然对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大学里古代文学、古汉语又勾起了小时候读、背古诗的记忆。过去读诗背诗,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本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十讲》让我了解了原来不懂的诗词的内在规律,知道了诗词的魅力所在。也就从那时起,开始胡诌几句,撇帚自珍。只是近年经事较多,所作也多了起来。
古人作诗,常说“马上厕中”,是很有道理的。一有火花,当迅即记录下来,像李贺的所谓“诗囊”。但是这也会造成一种缺陷,就是“有句无篇”,一首诗有一句一联好句,全诗却不怎么样。我现在把智能手机当做“诗囊”,用在线的Evernote,非常方便。起草、修改、储存、发帖尽在掌中,真有一种不受时间空间约束的乐趣。
在唐诗宋词之外,对我影响不小的还有近现代的一些诗人,如龚自珍、黄遵宪、郁达夫、鲁迅、八指头陀、谢无量、聂绀弩、杨宪益等。他们都不以模仿唐宋为本事,而是用诗句记录了时代的风云和内心的感受。说实话,格律诗词毕竟是一种过去的艺术,今天的诗词不存在“超越唐宋”,“独步古今”的意义。今人的处事、情感都不可能与古人相类,但是诗词的文字、语言、音律的魅力确实长久不衰的。
以为字数对了就是诗词,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可能是一个不是群众的“群众基础”,不少“协会”里就大量存在这样的“诗词”,但是诗词的小众性会渐渐地让这种所谓的诗词淡出视野。网络的小众性的特点就是自己要把她做到最好,这是我比什么什么协会更看好网络的原因。诗词是人格、学识、社会、历史的艺术,有他自身在文字、语言、音律上的规律,无论如何也不会成为拼凑字数的艺术。如果不要格律,那么现代诗有更宽阔的表达自由(有时我也写),完全可以不朝格律诗上靠。
说到音律,我一旦理解了平仄的节奏,也包括拗救,就认定这是诗词念诵的音律之美的基石,不仅力求遵守,而且也不断地力臻完美。
至于用什么韵,开始的时候我也以平水韵为准,可是平水韵与今音念诵的冲突使我完全放弃了古音的押韵。本来作诗就是给人念的,念出来变成不押韵的,念出来押韵的却不能押,伤了诗词的音律之美,还说这是“学问”,其实是不对的。“平水韵”在今天还是有的一点价值的,那就是给不会说普通话的人提供一个人为的标准,所以我也不反对古今音两者共存,毕竟学普通话也不比背“平水韵”容易。当然,不会普通话的人用《诗韵新编》会更好,念出来会更顺口,但是也要理解在有些人眼里用“平水韵”更有学问,尽管念诵上会有问题,写起来也会碰到一些不必要的问题,比如一东二冬等等。
至于诗篇要标出“今韵”,我看大可不必。如果依了平水韵,且今天的读音不押韵,倒是应该标一下的。
除了诗词自身,读书和阅历和人格修养会是诗词最重要的养分,“功夫在诗外”是古人早已认识的。今天难有向李白那样“天子呼来不上船”的狂客,也难有文天祥那样的正气歌,甚至也难有柳永那样的真性情。今天也许不再会有乌台诗案、不会再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悲剧,诗词更无望成为时代的主流艺术、大众艺术,但是诗词的魅力在于今天她还能给人修养、慰藉和歇息的港湾,在这个意义上,她会长久地存在下去,或者有机会还会小小地风光一下。
[
本帖最后由 三脚猫 于 2011-10-21 11:15 编辑
]
作者:
小轻
时间:
2011-8-30 13:17
呵呵,英雄所见略同
这是诗词念诵的音律之美的基石,不仅力求遵守,而且也不断地力臻完美。
以及建议用今音写诗,也是好的
作者:
元亨利贞
时间:
2011-9-12 06:58
这样的好贴,怎能不顶?
作者:
客飂
时间:
2011-9-13 21:20
谢前辈赐教
欢迎光临 书酒国风 (http://shujiu.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