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长安浪子解诗学概要十讲] 长安浪子讲诗学概要第六章:命意。 [打印本页]

作者: 小轻    时间: 2008-7-14 22:08     标题: 长安浪子讲诗学概要第六章:命意。

今天我们来学习林正三的《诗学概要》的有关内容。

第六章:命意。

意,即思,就是心中所想和语言文字所要表达的某种信息或感受,就是作者的思想。诗意,是诗的灵魂,在诗词创作和欣赏中占首要地位。
命意,就是诗意之所在,就是诗要表达出的中心思想的选择。

原文:凡为诗文,必先命意,如构宫室,要须法度形势,己备于胸,始施斧斤。
所谓命意,按现代比较时髦的词语解释,就是策划

就是首先绘制蓝图
如构宫室,要须法度形势,己备于胸,始施斧斤
建房,首先根据地势要设计好图纸,然后才能施工
画画也一样,
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就说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
必须成竹在胸
写诗也是这样的
诗意必须首先确定
文字是服务于诗意的

原文:然于相题命意之法,前人罕有发微,唯于诗话中偶一论及,今特择其要者胪述于后:
这个是说,命意的方法,古人很少专门探讨,只是偶尔提及一半句
胪述,陈列也,就是照搬别人的说法
这个是作者谦虚的转贴
说了等于没说一样,书呆子


原文:魏文帝曰:"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为卫"。

魏文帝,曹丕
魏文帝也有错的时候
是三曹父子中创作能力较低,但欣赏能力较高的
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为卫,说明主题思想是最重要的,气脉的辅弼主题的,言辞是表现主题的
一个是主子,一个是助手,一个是保安
三者的重要性是有区别的
宋刘贡甫之【中山诗话】亦云:"诗应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或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
刘贡甫,就是刘攽
苏轼同时期的文人,极有才
诗应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态度很明确
或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如果立意高远,虽然文字平淡点,也是极好的作品
东坡亦曰:"善画者画意不画形,善诗者道意不道名"
苏轼的话绕口
前面引用的画竹,
也是这样的意思
要神似,而不一定非要形似
画家画人的时候,会修饰,掩饰缺点
就如同照相前要化妆一样,
所以,主要还是在神,在意
诗则是表现其思想而不是外在的
名迟早都是虚的,意才是实在的

原文:意之为重,由此可知。意之于诗,如帅之将兵也,诗之高下率皆由意而观。

这个是对前面几位诗话的总结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如果文字差点,最多是某句不佳;如果立意不佳,则全篇为废话
诗之高下率皆由意而观。

原文:清阮葵生于【茶余客话】云:"诗以意为主,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云烟泉石,金玉锦绣,花木禽鱼,皆散卒也。以意遣之,则无不灵。如李临淮之壁垒一新,帅为之也。刘彦和云:'以意行采',亦是此意。意为主,势次之。势者,意之条理,而笔之锋刃也。含意取势而运笔,三者缺一不得"。

这个也好理解
意为主,势次之。势者,意之条理,而笔之锋刃也。含意取势而运笔,三者缺一不得"。
这个说明了诗的三个要素的分工和责任
笔,就是文字,其实是排最后的


原文:近人刘铁冷于【作诗百法】(广文书局五十九年版)中亦云:昔解缙谓诗在相题,不可一律而论。有宜于含蓄者,则意当浑厚。有宜于豪放者,则意当发露。有宜于庄重者,则意当痛快。有宜于轻松者,则语当流丽,此大凡也。而商辂又谓「诗之写题处,妙在有美刺之隐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之深意」。

明朝的解学士是很有学问的人,
他认为诗在相题,不可一律而论。
就是重点在于要充分理解题目的要求,
这个是关键。

同时,要根据题目,分别对待,不能千篇一律

有宜于含蓄者,则意当浑厚。——应该含蓄的诗题,就应该使诗意浑厚、深沉、凝重

有宜于豪放者,则意当发露。——需要豪放的,就应该直白、畅晓、通达

有宜于庄重者,则意当痛快。——需要严肃的,就应该真切、酣畅,此大凡也。大凡就是大概、大致的意思




而商辂又谓「诗之写题处,妙在有美刺之隐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之深意」。——商老先生的资料我没有查,但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
诗必须妙在无论赞美还是讽刺,都不那么直白的说出来;喜怒哀惧爱恶欲都深藏在诗意里,所以,写诗,破题是关键
首先要理解好命题的真义,然后考虑切合诗题要求的手法,最后运用适当的文字表现出来


原文:由是以观,初学乃须无负题之诗,而各题之气象判然矣。



原文:命意之要
大凡作诗立意,其要在高古、含蓄、敦厚、雄浑、蕴藉、淡雅等。分别介绍于下:

现在,从命意的各种要求出发,讲述不同的名义,

作诗立意,其要在高古、含蓄、敦厚、雄浑、蕴藉、淡雅等,

主要就是这么几个要求

6项,我们要是能有2-3项就是不错的好诗

原文:一:高古-【李希声诗话】云:「古人作诗,正以风调高古为主,虽意远语疏,皆为奇作。左太冲『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之句,读之飘飘有世表意,所谓『若要意境高,且于胸怀远』是也」。「六朝流水急,终古白鸥闲」句,王渔洋喻其「高不可及」。姜夔于其【白石道人诗说】云:「意格欲高,句法欲响,只求工于字句,亦末矣!故始于意格,成于字句。句意欲深,句调欲清、欲古、欲和、是为作者」。【石林诗话】引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呜禽」句云:「世多不解此语为工,正在其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备以成章,不假绳削。诗家当以此为根本」。又如渊明【饮酒诗】:

高古是古风的要求,魏晋时代的诗风尤是如此

古人作诗,正以风调高古为主,虽意远语疏,皆为奇作。主要是有气势、有气魄、有风骨
左太冲『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之句,读之飘飘有世表意,抖一下衣服,要站在千仞之岗,其形必如大鹏,洗一下脚,要去黄河长江,其形必如蛟龙,这样一来,读其诗,比然觉得诗人就是翩然出世的神仙,在商场试衣间抖衣,去洗脚房洗脚,肯定没有这样的感觉,也不会给人以超然的印象


所谓『若要意境高,且于胸怀远』是也」——就是要超越胸臆,不要束缚于眼前

「六朝流水急,终古白鸥闲」句,王渔洋喻其「高不可及」。——六朝龙争虎斗,在诗人眼里只是流水和白鸥,所以说诗人的境界是高不可及


姜夔于其【白石道人诗说】云:「意格欲高,句法欲响,只求工于字句,亦末矣!故始于意格,成于字句。句意欲深,句调欲清、欲古、欲和、是为作者」。
意格欲高,句法欲响,只求工于字句,亦末矣!--只是让字句工整,是雕虫小技,所以,贾岛尽管有推敲的故事,但终究没有成为伟大的诗人

故始于意格,成于字句。——所以要从立意开始,成就于文字诗句

句意欲深,句调欲清、欲古、欲和、是为作者——意境要深远,格调要清新,诗要古朴、和谐,才能算真正的诗者


【石林诗话】引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呜禽」句云:「世多不解此语为工,正在其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备以成章,不假绳削。诗家当以此为根本」——意思就是说,因为他写的不用任何修饰,所以显得清新自然,朴实真切
诗人应该抱着这样的态度,以此为基础

原文:又如渊明【饮酒诗】:
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
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
岁月更相催,鬓边早已白。
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
既具高格,而情邃不露,虽未较声律、雕句文,然信手拈来,便是宇宙第一好诗,缘其本色高也。句句写来都貌似不用心,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看到什么也写什么,尽显了本色,所以算高


二:含蓄-含蓄者言不尽意也。即是以委婉之文辞,道出诗中之主旨,避开一语道破之坦率,让读者去体会言外之意。司马光之【温公诗话】云:「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近世诗人唯杜子美最得其旨。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迹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姜白石引苏东坡语云:「『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山谷尤谨于此。清庙之瑟,一唱三叹,远矣哉!后之学诗者者,可不务乎!若句中无余字,篇中无长语,非善之善者也。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又如刘禹锡【乌衣巷】诗:
含蓄,一直是中国人的美德,也是谦和的表现,更是智慧的体现,话有三说,巧说为妙
即是以委婉之文辞,道出诗中之主旨,避开一语道破之坦率,让读者去体会言外之意。

司马光之【温公诗话】云:「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近世诗人唯杜子美最得其旨。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迹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
司马君实是个政治家,所以他看中讲话的技巧,
诗也是一样,需要透过诗看文字以外的东西,当然,这个给后来的文字狱提供了方便,文字狱就是扣字眼,找些言外之意,特别是牵强的

姜白石引苏东坡语云:「『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最厉害的话,就是说完了,意思没有完,即有余音

山谷尤谨于此。——黄庭坚做的好。但我想不起来他的作品,暂时不举例子了

若句中无余字,篇中无长语,非善之善者也。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这个大家应该借鉴

原文:又如刘禹锡【乌衣巷】诗: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仅摘取王谢堂前之燕,飞入百姓家一事,平平数语,道尽桑田沧海,人事无常之感,亦含蓄之至也。

又如李白【玉阶怨】诗: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借思妇之动作,而于暗中点出一「怨」字。唐释皎然【诗式】云:「两重意以上,皆文外之旨,览而察之,但见性情,不睹文字。向使此道,尊之于儒,则冠六经之首。贵之于道,别居众妙之门。精之于释,则彻空王之旨」

唐释皎然【诗式】云:「两重意以上,皆文外之旨,览而察之,但见性情,不睹文字。向使此道,尊之于儒,则冠六经之首。贵之于道,别居众妙之门。精之于释,则彻空王之旨」。——还是要从文字外面看内涵

再如杜牧的:东风不予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桥。——是一种假设的现象,但如果这个假设成立了,就是说赤壁之战,曹操胜了,三国鼎立也不存在了,历史就会重写

原文:含蓄之诗,能与人留下欣赏之余地,使人沉浸于艺术之美感中。姜白石所谓「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是也。

杜牧之宫词(一名宫怨)云:「监宫引出暂开门,随例虽朝不是恩。银钥却收金锁合,月明花落自黄昏」。苕溪渔隐评其断句极佳,意在言外,而幽怨之情自见,不待明言。盖诗贵乎如此,若使一览而意尽,亦何足道哉。
关键在这个暂字,说明是额外受恩了,表面还要装的和大家一样随例而朝。

原文:宋洪迈之【容斋随笔】亦云:「诗文要含蓄不露,便是好处,古人说『雄深雅健』,此便是含蓄不露也。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可几风雅。下语六分,可追李杜。下语十分,晚唐之作也。用意要精深,下语要平易,此诗人所难」。
洪迈,这个人后世对他的忠奸没有定论,但他的眼界还是不错的

原文:明王世懋【艺圃撷余】亦云。「子美赠【花卿】诗:『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花卿名敬定,丹阳人,蜀之勇将也。恃功骄恣。杜公此诗,讥其僭用天子礼乐也。而含蓄不露,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之旨。公之绝句百余首,此为之冠」。

这个例子大家可以体会一下,有时候话不能说的太直白,开门见山往往会碰壁,当面揭短会挨打,如果你想骂人,你巧骂,骂完了就走,被骂者未必当即就能反应过来是骂自己,等他回味过来了,你早跑了

原文:明胡震亨于【唐音癸签】云:「诗家虽刺讥,要带一分含蓄,庶不失忠厚之旨。杜甫【秋兴】:『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着一自字,以为怨可也,以为羡之亦可也,何等不露」。
含蓄,冠以忠厚,是文人的狡黠

原文:清叶星期之【原诗】亦云:「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忽之境,所以为至也」。

原文:以上诸例,皆可证诸含蓄之重要,学诗者不可不知。故笔者于此稍费唇舌,愿有志之士,识余苦心也。
林先生也是用心良苦,说明了含蓄是特别重要的表现技巧

今天就到这里吧,下周我们继续

讲课:[长安浪子]


---------------------------------------------
以上是群中实时版。。。下面这个是整理版。。。

 简析《诗学概要》(6)

  大家好,上周我们讲了《诗学概要》第六章《立意》中的高古、含蓄,今天我们继续讲立意的其他内容。

  原文:三:敦厚──敦厚者,极雅人之深致也。

  敦厚者,忠厚也。就是不揭短,不骂人,处处替别人着想,是雅人的度量,圣人度量吧。圣人的要求高,一般的雅人、诗人也应该有一定的度量,宰相的话,肚子就要大到能撑船。斑竹如我,就是要能做到喝恶水。

  原文:如王维之【息夫人怨】:
  莫以今时宠,而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取息妫归楚王,生二子未言事。诗中有颂赞意,未有微辞。

  诗说息夫人在新主面前不邀宠,不忘旧情,人是有情有意。这样表现息夫人,是诗人忠厚的地方,他隐恶扬善。看花满眼泪,——表明息夫人内心的痛苦的,是活的无奈,值得同情。

  原文:又如清邓孝威【题息夫人庙】云:
  楚宫慵扫黛眉新,只自无言对暮春。
  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意尤委婉。盖专制时代,名节为高。然值国亡家破之时,果能君辱臣死,夫杀妻殉者终属无几。何忍苦苦诛求于纤弱女子?诗中沈稳涵容,宅心也恕。可师者不独诗篇而已。作者处于其时,身在庐山。转能出此诗意,自非大仁大智者莫能至也。

  千古艰难唯一死,——道尽了对息夫人忍辱求生的理解,所以说意尤委婉。过去讲究殉节,特别是儒家学说,有纲常大义。其实这是很苛刻的要求。求生是人的本能,而且多数亡国的庸主也不值得为其殉葬。当然,诗人的表情也离不开自己的亲身感受。林先生对王维的赞赏很高,认为诗人具有大智慧,大仁义。所以,宽容作为一种美德,要是体现在诗中了,诗的境界往往会被认同者拔高。

  原文:另如杜牧之【题桃花夫人庙】云: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则以绿珠之殉石崇,衬出息妫之不能死。实则息之亡缘于息弱,非可怪罪于息妫,立论尚称平稳。

  这个例子就从反面说了。杜牧的宅心就不够仁厚了,拿能死者比不死者,分明有成见了,觉得金谷坠楼人更为“可怜”。这里的可怜,是可爱的意思,也是怜惜的意思。但小杜还算公允,他至少没有骂息夫人。

  原文:至若清袁子材之【咏绿珠】云:
  人生一死谈何易,看得分明胜丈夫。
  犹记息姬归楚日,下楼还要侍儿扶。
  则尖刻漓薄之至,直乡曲之儇子也。

  这个就尖酸刻薄了,在讥笑息夫人。所以林先生说作者是乡下老,而且是儇子,轻薄刁巧的男子,指责作者思想浅薄。

  原文:【白雨斋词话】云:「无论作诗作词,不可有腐儒气,不可有俗人气,亦不可有才子气。人但知腐儒气不可有,俗人气不可有,而不知才子气之不可有也。尖巧新颖,病在轻薄。发扬暴露,病在浅尽」。盖有失温柔敦厚之诗旨也。

  这个总结的很好。作诗,不能有腐儒气,死板、酸刻、固执,如浪子对格律的态度。不可有俗人气,过于媚俗,则显不出高妙,属于快餐文化,不会进入高雅一族,终究是下里巴人。亦不可有才子气。才子虽多能多知,但不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知,过于清傲,也会曲高和寡,不被时人所接受,且容易被孤立。所以,要戒此三气。其实,这个要求对我们来说,基本不成问题,因为儒尚不达,更奢谈为腐?俗是有偿写作,我们还没有人签约付费。才子或许有,轮不到我们。

  尖巧新颖,病在轻薄。发扬暴露,病在浅尽。——特别指出了才子气的毛病,轻薄、浅薄。看似无畏,其实是无知,有失温柔敦厚之诗旨也。

  原文:刘献廷咏【昭君词】云:
  汉主曾闻杀画师,画师何足定妍媸。
  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
  明江阴士子题【昭君词】云:
  骊山举火因褒姒,蜀道蒙尘为太真。(姒:祥里切)
  能使明妃嫁胡虏,画工应是汉忠臣。
  二诗俱为画工开脱,殊见敦厚。

  毛延寿画昭君丢了性命,历来皆认为他活该,这俩人替他开脱,把矛头别指,所以从毛的角度看,诗人敦厚啊。

  原文:又明陈荐夫【宫词】云:
  虽云逐队向长门,十载何曾识至尊。
  命薄不教人见妒,始知无宠是君恩。
  意虽沉痛,然而反笔侧写,怨而不怒,亦敦厚之极也。

  不受宠,也无人妒忌,平平淡淡才是真,这样安逸的生活,才是君王真正的恩赐。孔夫子说:“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远则怨,近则不恭。”其实老夫子不敦厚啊,他应该从自身找毛病:为什么把握不了远近的距离呢?你呆在远和近的最中间,不就无怨无不恭了吗?
敦厚是诗立意的一大要素,林先生语重心长地举了很多例子,大家也学习,为人要厚道哈。

  原文:四:雄浑──雄浑者,雄伟浑融也。唐司空图【诗品】云:「具备万物,横绝太空。反虚入浑,积健为雄」是也。

  这个是立意的另一要求。诗意要圆满,就必须雄浑。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这个是要气魄的。反虚入浑,积健为雄——什么是浑,什么是雄,解释的很到位。和虚无飘渺相反就是浑,积累强势,就是雄。

  原文:杜子美【登岳阳楼】之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10个字,包含了大地的吴越两国。东南两方,空间和时间,所以说浑雄。

  原文:范成大【鄂州南楼】之句:「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秋……」

  烛光能映天,旌旗能摇月,且是万里秋色,场面也够大,所以浑雄。有句诗:“千里莺啼绿映红”,虽然千里是极其夸大的写法,但谈不上浑雄,因为他选择的物象不具备浑雄的气质。

  原文:明高青丘(名启又字季迪)之【登金陵雨花台】之句: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气势宏大,规模壮阔,如此精神,足当雄浑之例。

  大江来从万山中、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这样的句子,读来如见长江,如见蛟龙,如见巨浪,所以说气势宏大,规模壮阔。如此精神,足当雄浑之例。——这个是雄浑的标准哈。

  原文:又如老杜【登楼】句: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来天地,变古今。立足空间和时间,气势恢宏。

  原文:宋叶梦得之【石林诗话】云:「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徐不失言外之意,自老杜『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与『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等句之后,尝恨无复继者。韩退之笔力最为杰出,然每苦意与语俱尽。【和裴晋公破蔡州回】诗,所谓「将军旧压三司贵,相国新兼五等崇」非不壮也,然意亦尽于此矣。不若刘禹锡贺晋公语远而体大也。(刘禹锡【贺晋公留守东都】云:「天子旌旗分一半,八方风雨会中州……」)。以上皆皆雄浑阔大之例,读者宜细参之。

  林先生还举了些例子,大家可以仔细品位。我再举个比较真切的例子。非标文人板油前几天发了《七律•步老杜《秋兴八首》韵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一周年》,有多首是不错的。其中第五首有两句:“催马身披嘉峪雪,鸣鸡夜动玉门关。”今人能做出这样的句子,殊为不易,难能可贵。所以我在回帖时说到了雄浑、慷慨、悲壮。

  还有花蕊夫人《口占答宋太祖述亡国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二十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二十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以二十万比一,是何等悲壮,是何等悲壮的呐喊。

  雄浑是一种大气的表现,需要一定的历练和胆识才能写出来,这个需要大家磨练自己。

  原文:五:酝藉──酝藉者,为用隐喻之笔法,表达心中之所干求。与含蓄不同者在于含蓄乃是有所讽谏,而借诗道出。而酝藉乃是心有所求,不便直述而借诗寓意也。欧阳修【六一诗话】引梅圣俞语云:「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工,斯之谓也。

  风流酝藉,是诗人的特点。酝藉与含蓄相比较,更注重于内在的美。含蓄是诗外有讽刺意味,酝藉则是另有不可明言的诗意。我个人很喜欢这个风格,但是做不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个是酝藉的最高境界。

  原文:如朱庆余之【近试上张水部】云: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此篇乃是朱庆余于应进士考试前,呈水部员外郎张籍之诗。以新妇之口吻,询问自己之文章风格,是否合乎时下潮流。按【辞海】引【雪麓漫钞】云:「唐之举人,先藉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投献,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陆游【秋雨书感】诗有「门外久无温卷客」之句。又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云:「国初袭唐风,举子见先达,投剌启事谓之温卷」。

  大家都知道,朱的真正目的不是做碗汤,他主要是试探当政者的爱好,希望考官适当泄密、露题,就如老师在复习时候划重点一样。当然,考官也很聪明,回答的相当得体:张籍亦以诗答之云: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抵万金。
  一曲菱歌抵万金——告诉朱,就你的那首诗而言,已经足抵万金了,才高八斗的。张亦借诗寓意,隐隐赞扬朱庆余之诗。而一时传为文坛佳话。盖一语双关之诗词,更能增加其情趣也。

  原文:相传苏东坡有一珍藏「仇池石」,王晋卿以诗借观,意在于夺。东坡不敢不借,旋以诗寄之,有句云:
  欲留嗟赵弱,宁许负秦曲。
  传观慎勿许,间道归应速。
  用蔺相如完璧归赵之典故,委婉表达出作者之心意,何等酝藉。另如张籍之【秋思】:

  苏轼也是老滑头,不愿意让出自己所爱,借人后立即索还,且不明言。传观慎勿许——不要再传给别人了,言外意思,是我的。间道归应速——赶紧还我。

  原文:另如张籍之【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未曾直叙乡思,只写出剎那间之一个动作,「行人临发又开封」,而乡思之重,于平淡自然中表露无遗,亦极其酝藉之能事也。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就是言未尽,衬出乡思之浓。

  梅苑公子大家都熟悉,他的诗颇有酝籍之风格,如最近发的《小绝几个》:

        山 行
  重岭深深小径斜,风前难觅野人家。
  夕阳不识归心切,犹照云边一树花。
  “夕阳不识归心切,犹照云边一树花。”自己不回去,却怪树上的花开的好,颇有“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味道。

       访故友未逢
  陌上结庐未敢忘,十年重访正斜阳。
  柴门未启清溪侧,风动梅花隔院香。
  他的目的其实不是访友,只是想看梅花,10年都没有去访了,所以逢不逢友是无所谓。风动梅花隔院香。——他的目的达到了

      春夜忆故园桃花
  小院曾经细细栽,春来未问几回开。
  或知座上少亲友,偶有桃花入梦来。
  这个桃花,也是桃花运哈,想着来美女探望他呢。

  另外,如刘禹锡的《竹枝词》: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江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这两首,也极尽风流。颇很深意。所以,诗要写的美,就应该从景物入手,藏情感于文字,才能表现出风情万种,表达自己的深清。

  今天先讲这三点吧,下周继续。耽误大家时间了。

[ 本帖最后由 小轻 于 2008-9-1 22:24 编辑 ]
作者: 暖风    时间: 2008-7-14 22:09

一来就第六章~
作者: 小轻    时间: 2008-7-14 22:13

以前讲的我没在线嘛,哈,,,在群里直接复制来的,以前逃课了
作者: 红掌    时间: 2014-11-2 16:24

学习了,积薄待厚,感谢小轻




欢迎光临 书酒国风 (http://shujiu.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