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酒国风首页


发表回复
发表新贴
标题: [长安浪子解诗学概要十讲] 长安浪子讲诗学概要 三
小轻 (轻解罗裳·好酒·酒之小轻)
书酒国风管理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热情酒民奖
UID 6
精华 69
积分 26126
帖子 19303
积分 26126 个
魅力 7 点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5-8-16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1
发表于 2008-7-14 22:45 资料 个人空间 主页 短消息 加为好友 QQ
长安浪子讲诗学概要 三

 简析《诗学概要》(3)

  前两次我们一起学习了林正三先生的《诗学概要》第五章章法(结构)的部分内容,交流了我对诗的起、承的一点认识和看法。因为汶川大地震,我们停了几周,今天我们来继续,接着交流。今天主要讲诗的“转”。

  原文:
  律诗之转折在第三联,又称颈联。为何以「颈联」名之?盖欲俯仰上下,照顾前后也。在绝诗则为第三句。

  颈,也就是脖子,有承上启下之作用,有首尾相连之功用,所以,转句也就具有这样的功能。要把前面诗句的意境进一步拓宽,要为后面的诗句做铺垫。作用之重要,是不言而喻的。古来许多名句、名联,其实都是第三句或第三联,也就是诗的转句。往往一首诗的“诗眼”,就在转句中。

  原文:
转句在一首诗中占极重要之地位,也须转得有精神,有变化,又须与起承相揖让,更须如疾雷破山,使观者惊愕。且要灵活,而又不可离题太远,能互相照应方为杰作。

  转句的重要性很明显,“须转得有精神,有变化”,是指必须转出新意,必须使读者眼前一亮,有读完全诗的强烈欲望。“又须与起承相揖让”,这个是说,不能与起句、承句相并列,必须与前面有区别。同时,还必须势均力敌,不能笔力转弱。“更须如疾雷破山,使观者惊愕”,这个要求就高了,是必须对前面有所突破。

  灵活,是指眼界要宽,不能局限于前面的句子。但凡事都有度,也不能忽然天上一句、地上一句的不知所云,所以还必须照应,还应该为结句——合,作铺垫,又不能直接抢了结句的风头。以上是对“转句”的说明和要求。

  转句的技巧,林先生在书中总结了几条,也举了例子,我也再找了几个,大家一起来看看。

  原文:
  一、进一层转法——就题目本意,推进一层而转,唯仍须与起承关合,以免有突如其来之病。如刘方平之【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作者于起、承二句正写题面,故第三句即从「月夜」进一层着笔,转到春天之气候,以触动春愁,此谓之进一层转法。

  进一层转法,就实质而言,是对前面诗句的直接发展,所言之物没有变,只是深度加强了,更推进了一层。“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起句、承句都是写夜景。“今夜偏知春气暖”,进一步点出“今夜”,推而言之是春夜,春气随夜而暖,说明春天真是到了。

  再如,《春晴怀故园海棠》【宋】杨万里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基本是写实,写景写境。“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还是写景写境,但是给人的感觉,更沧桑了,把“万物皆春人独老”表现的更具体了。
  递进式的转,其实是最简单的转句。它不要求变思路、变视野,只是挖掘深度,也是最常见的转折方法。

  原文:
  二、退一步转法——所谓退一步转法,即就题目本意退一步叙说。如司空曙之【江村即事】:
  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纵然」二字有或许如此亦不过如此之意。既能呼应上文之「不系船、正堪眠」,又能照顾下文「只在芦花浅水边」之句,此退一步转法之例也。

  开车的人要掉头的时候,往往需要倒车,倒车的目的,还是为了前进。后退一步天地宽,退一步转法,是为了更好的表现主题,给自己留出更大的创作空间。“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交代的很清楚,船没有系,就在将边撂着呢,那东西没有人偷。“纵然一夜风吹去”,这个是作者和读者的担心,如果把船吹走呢?退一步,流露出的言外之意就多了。

  又如,杜牧的诗:
  折戟沉沙铁未销,试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个也含有假如的意思。已经知道这个折戟的来历了,但如果没有东风会怎样呢?肯定又会有另外一种结局:“铜雀春深锁二乔。”
  退一步转法,是很实用的,这样写,能够使诗的含义更深刻,内容更丰富。

  原文:
  三、反转法——反转之法,即从题目之正面意义,转为反面之意。如韦应物之【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对秋山。
  题目本意为喜会故人,而于「欢笑情如旧」中,却感叹年华老去,鬓发斑白,由喜转悲。

  反转法,是彻底体现了转变的作用,是最大可能的表现诗题所需要表达的内涵。它是换了个角度看同一个问题,以达到柳暗花明的效果。如宋代道潜的诗:
  高岩有鸟不知名,欵语春风入户庭。
  百舌黄鹂方用事,汝音虽好复谁听?
  本来前两句是说高岩之鸟的,第三句忽然转到了“百舌、黄鹂”,这俩鸟是已经惯被饲养的以口技博人欣赏的俗鸟,与高岩的飞鸟决不类同。这个诗是道潜和尚安慰苏轼的,他将苏轼比喻为高岩之鸟,将当时的朝廷重臣比喻为百舌、黄鹂,说明他们不是一路人。即便苏轼有高才,欵语如春风,也没有人听。
  
  再如刘禹锡的《竹枝词》: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这个也有意思,前两句极写瞿塘水路之难,转句却说人心还不如水呢。水还不算难,反转前两句之意,更突出人心之叵测。

  原文:
  又如贾至之【春思】: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却,春日偏能惹恨长。
  起承之「草青柳黄,有色有香」,何等乐趣。而转句忽言有愁,是全反上文之意,谓之反转法。

  这个是书中的例子,大家体会一下。反转这个技法要运用纯熟,殊为不易,因为有时候很容易弄巧成拙,或者上下两张皮。如果破坏了诗的整体,就是败笔了。

  原文:
  四、扩转法——即从题目之本意,扩大范围之转法。如杜甫之【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本诗之题旨,原在一「忆」字。由「白露明月」转而忆及分散于四方之兄弟,此谓之扩转法。

  我个人认为,扩转法和第一种的进一层转法,其实是一样的作用。进一层转法更注重连贯性,而扩转法更注重于视野的转变和拓展。“本诗之题旨,原在一「忆」字。由「白露明月」转而忆及分散于四方之兄弟,此谓之扩转法。”总结的很笼统。

  我再举杜牧的诗: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个诗前面写实景,后面转到没有看到的虚景。“妃子笑”,作为传递荔枝的驿卒肯定是看不到的,路人肯定也看不到,只能是想象妃子见到鲜嫩的荔枝或许会笑一下。

  再如宋代杨万里的《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个也是转,但是转小了,从远景、大景转到眼前一个具体的小景上——小荷、尖尖角。

  还有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个是视角的转移,不看门而看墙头了。

  再看唐代刘禹锡的《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不看江面而看天色了。

  罗隐的《赠妓云英》:
  醉别钟林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不仅描写云英,也转而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了。

  以上就是这个转法,大略如此。总之,转要俏、要妙、要新。
  
  爱好由来着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清•袁枚
  “爱好由来着笔难”,写东西要三思;“一诗千改始心安”,要经过严格推敲;“阿婆还是初笄女”,虽然是老太婆了,还要想小姑娘一样爱美;“头未梳成不许看”,不打扮靓了,吸引不了帅哥,绝不出门。

  今天就到这里,压堂了,对不起。

书酒诗词 www.shujiu.com


小轻的文集
藏头·步李白韵
轻歌漫舞彩云间,
解闷消愁君醉还。
罗绮红颜掩不住,
裳霓曲罢弃江山。
关于小轻的头像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3-29 13:53

书酒论坛
原创诗词楹联文学交流区 Powered by Discuz! 5.5.0 书酒诗词 www.shujiu.com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书酒国风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