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酒国风首页


发表回复
发表新贴
标题: [原创] 临屏对句如何又快又好/临屏对句的一些注意事项
大道不空
书酒国风管理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UID 821
精华 510
积分 100488
帖子 12088
积分 100488 个
魅力 20 点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6-3-17
状态 离线

TA的礼物
赠礼物送给TA
#1
发表于 2019-10-29 07:2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临屏对句如何又快又好/临屏对句的一些注意事项

临屏对句如何又快又好/临屏对句的一些注意事项

文/大道不空

本人讲课的老习惯,是在讲正题之前先插一点题外话。本期的主讲内容是《临屏对句如何又快又好/临屏对句的一些注意事项》,那么,首先我就要讲讲为什么喜欢临屏对句,以及为什么要提倡临屏对句。

经常玩对联的人,可能都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临屏对句和作成联,似乎差异很大。为什么同样是对联,会有这种差别感呢?有没有人分析过这个问题?

我个人觉得吧,仔细分析起来,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临屏对句讲究的是快,很多时候因为快了,就不太仔细推敲。

第二,每个人的经历和思考方式等不一样,成联的出对句都是一个人,那么自己自然比较清楚自己的出句有哪些讲究;而如果换成临屏对句,那么对句者未必能及时体会到出句者的心境和意思。

第三,对联看上去小巧简单,入门是很容易的;但是玩的时间长了,懂的知识多了,也会发现这个小玩意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里头有很多小窍门。如果把握不好这些窍要,不知道这里头的许多窍门,那么,对句时把握不准也就在所难免了。

所以,本期的主要内容就是要讲讲这个对句的一些小窍门。

我的风格,向来喜欢用自己的句子做示范。倒不是说自己的句子就如何如何好,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个就是刚才说过的,自己的句子自己最清楚,好与坏、曲与折自己都很清楚,讲起来就比较容易精准到位;第二个方面的原因其实殊途同归,别人的句子自己未必能够品评到位,所以就从略了。

题外话扯完,言归正传。

昨天出了一个句子:明月已眠,换了一轮红日。有不少朋友对了,不过说实在的,满意的对句并不多;当然,这个句子也是有些难度的,需要细细品评,才能对应精准。

我们讲对句,首先得明白对联的一些基本要求。最基础的莫过于六相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这个六相要素说起来内容不少,本期就带过了,不做重点阐述。

我们这次的重点在于说一说对句的一些基本方法。即正对、反对、流水对以及无情对。

正对很好理解,就是从正面去呼应。出对句描述差不多的事物或者意思,只是为了避开合掌,需要从不同角度去切入描述。比如:上联写东风,下联就写春雨,就在同一个春景的范畴之内了,形成正对。正对基本上没有太多争议之处,所以无需多言。

反对相对复杂一点,争论也比较多,公认的地方不多言,这里我要着重讲一些有关反对的争议之处。

我十多年前曾经写过很多联理文章,有入门级的,也有比较高级一些的,其中有一篇就是专门讲反对的。

当时我提出反对法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

一是时间或者空间的对比或反衬。比如用过去和现在相比、天与地对比等,突出各自时段、不同空间的不同特征来。

二是句意的相反或相对。比如积福和惹祸、睿智和愚痴等,突出上下联各自所说事物的特性。
三 前边两种都是有反义词或者意义相对的词直接存在的,是由局部的相反或相对影响到整个联句的反对意味,第三种则比较特殊,全联中或许并没有明显的反义词存在,但句意仍然截然不同,所以还是反对。

其中有一种说法,很多人表示疑义,比如我说可以用春来对秋,很多人说这不是“景隔”了吗?春景对秋景,差距太大了,不能对。

表面上看,这确实有“景隔”的嫌疑。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对联本身是脱胎自律诗的,由律诗的对仗句变革而来,慢慢地又通过许多年的删减修补,逐渐变成了一种独立的文体;但是本质上它还是与诗词有很多的关联之处。

最基本的一种关联,就是对联可以是律诗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换句话说就是:一个对联没有说完的意思,可以用两种形式来补足。一种是把单句式的对联,拓展为分句式的对联;另一种就是干脆就把对联变成诗。

举个例子:骄阳烈似火;寒雨冷如冰。

如果只看这个单句,肯定景隔。但是如果我们加一点呢?

昨日骄阳烈似火,今朝寒雨冷如冰。这么极端的天气变化有没有?事实上是有的!曾经就有一支探险队在赤道的地方活活冻死!另外,也可以从人的感受角度去做夸大的描述。比如:情至浓时,骄阳烈似火;心成死后,寒雨冷如冰。所以这样的情况同样是合理的。

那么,既然可以说的通,还能简单的认为是“意隔”“景隔”吗?

说了这么多,就要讲到今天主题的一个重点:休刻板,宜拓宽!

很多人就是因为觉得这也不能对,那也对不得,所以颠来倒去,就只有那么一些对句,思想打不开,手脚就都被束缚了。

临屏对句的第二个重点:意、境、韵的并重。

其实这三个点应该是并重的,不过我看如今的联坛,大体上却是韵比境重,境比意重。我个人是不以为然的。

先来讲韵。对联上的韵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韵脚,一是韵律。

诗是一定要讲押韵的,所以韵脚很重要;但是对联是不是就不需要讲韵脚呢?这倒不一定。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对联,还是要有一定押韵讲究的。

比如:一些机关联。机关联也叫机巧联,有很多种形式,常见的有拆字、顶针、回文等。还有一种,我叫它“谐趣联”。这里要先插一句,谐趣联这个词是我自己发明的,别人不一定这么叫,但这个不重要,意思明白就行。

谐趣联包括谐音联、同旁联等,同旁就是相同偏旁的字:比如波涛汹涌;谐音分两种,一种是用差不多读音的字来双关另外一个字,比如:剪断白云织作缎,润湿墨笔写成诗。另一种就是在联句某个特定的位置上,用上好几个相近的音。这种情况就非常类似诗词中的押韵了。

比如,出句:春满人间,诗意万千,花红柳绿风惊艳。这个句子有三个分句,每一个句子的尾字都用上了一个韵部的字,所以对句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兼顾一下这个小机关。

另外,就是在出现组联的时候,也可以适当用上同一个韵部的字去压上韵,会更朗朗上口。(这个不是硬性规定,但可以尝试,对于练字、以及提升语感都有帮助。)

对联中的韵脚并不重要,可有可无,但是韵律很重要。所谓韵律,就是指的基本格律以及语感。格律要求是基本,这里不多讲,从略。至于语感,则可以提及一二。

很多人的句子,因为是硬凑的缘故,所以读起来很不顺口,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是意要通顺,字词的选用也是很重要的。中文的一个魅力就在于,每一个字词都有其独特的读音,选择合适的读音来进行搭配,也有很多妙处。

比如,我今天自己对的一个对子。多情种下千般苦,无梦归于一段秋。这个秋字我本来对的是愁,但是感觉没有秋上口。这个地方很微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大家自己多读几遍吧。其实不仅这个句子,还有很多的句子都有类似的情况。两个不同的字,意思可能一样或接近,但读音分了高下,也会引发整体对句的流畅感不同。

至于境,主要讲的就是一种整体感觉,比如空灵、豪迈、颓废、悲怆等,这都属于境的范畴。

其实对联中的境和诗词是大同小异的,也同样可以分为很多种风格(关于对联的风格,网上有很多文章、很多分类,我自己十多年前写过《对联十品》,可做参考),这些风格并没有高下之分,就有点类似于诗词中的豪放派、婉约派等。

我个人实际上更提倡返璞归真的写法,毕竟诗词是要为大多数人服务的。不过如今联坛似乎大多以追求婉约为美,我看过很多的评选,都是重境不重意,只要字词华丽,就很容易入选,用大白话成联的,很容易被忽略不计。

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刚说过,意、境、韵三者应并重,但是如果一定要分个侧重的话,一定是意为先,韵次之,境最后!

所以,我先讲相对较不重要一点的境和韵,最后才来讲重中之重的意!

意就是对联的灵魂,也是最难把握的地方。刚才我也说过了,很多人认为出对句和成联有很大的不同,其实主要点也就在于未能及时、准确把握住出句者的意!

这个意的变化其实实在太多了,也因此有无数的学问在内。而如何能够快速把握住出句中的意,也就成为了临屏对句中,一个区分水平高下的最重要的标准!

举例说明,就是我上来就提到的那个双句式的出句:明月已眠,换了一轮红日。

这个句子是我昨天一大早就出的,算是即兴即景,这几天天气不错,晴空万里,所以日月常在。这个句子全篇大白话,一个古雅的字都找不到。但是你说它有意境吗?仔细咀嚼,还是挺有意蕴的。

意蕴有三。

第一,这个句子的重点在于日月的更替。暮隐晖升,是自然常理,看似平常,却有至理在内。就看你能不能够在心境中把握这些至理了。有些朋友只看到了风景,所以只会用最简单、最基本的风景去应对,也就是“正对”。正对当然可以,但是可能就失了下乘,因为我要的是这个风景背后的至理啊。

所以我自己对了:穹庐未改,惜乎别样人间。

我这个对句,悟到的是天长地久,人不长久,有反对的意味。其实除了这种感悟,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去发散,比如日月轮转之间,是不是可以让你积极向上;又比如天地翻覆,我心永恒?又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反对”了!

所以,如果你仅是简单的看到了“境”,只有各种婉约的辞藻去描绘、去堆砌,就可能失去了更高的意、更高的悟!

意蕴的第二个层面,“眠”和“换”两个动词连用。其实,在对联中,动词往往是最难呼应好的,尤其是当动词联动的时候。这两个动词,一个属于静态,一个属于动态,所以在对句时也应该稍作注重。

这里先是一个眠字,表面上写的是月眠,月是不会眠的,所以它肯定是个比喻、拟人之类的;那么对句也需要加上相应的修辞,这样才会更严谨、工整!至于换,那么烘托出来的意境是恢弘的,那么对句也应该注意到气势上的搭配,如果出句那么恢弘,对句对的很弱、很悲,可能都会差了很多感觉,所以应该在这方面去动脑筋做呼应。

意蕴的第三个层面,明与红的呼应。夜晚本来是黑暗的,但是有了明月的存在,就不黑暗了;即使有短暂的黎明前的黑暗,但还是会迎来“东方红”的。这也是为什么我自己要“对穹庐未改,惜乎别样人间”的原因。这里比较敏感,我不多说,大家自己悟!

临屏对句的第三个重点:节奏和结构。

断句是门大学问,好的句子很容易用上双关,这也是我经常说到的“无形机巧”,或者也叫“自然机巧”,比起一般的机关联,这样的句子看上去比较简单,但是仔细一品味,对上容易,对好很难!

昨天在群里发了一个句子“孤平天下谁能懂”。这个句子的出现是得于之前一个群友的一句话,背景什么的说来话长,懒得多说了,就说这个句子后来出现的变化。

有朋友说,如果改成“孤平天下何人可”或者“孤平天下一人大”,从字面上看,可能出现两次拆字,难度更大;不过我出这个句子的初衷却是要在“孤平”这个词上做双关。

孤平本来是诗联术语,指的是七言句中中间的五个字只有一个平声字(注:孤平的说法至今似乎并没有定论,我这个是比较多的人认可的一种说法),那为什么会出现孤平句呢?是因为前边出的那个句子也是机巧联,一堆的坑,要对好不容易,很容易就成了孤平句。

我就是从这里忽然想到此句的。出现孤平句的理由谁能懂啊。

至于这个双关句的另一重意思,大家倒是都看明白了。就是一个皇帝(帝王可以自称孤)在那里发感慨,我为什么要打天下,高处不胜寒的滋味谁懂啊。

但是,如果改成“孤平天下何人可”或者“孤平天下一人大”,那么此处就只有第二种帝王自称的意思了,第一种孤平句的意思就不复存在。

所以,要把握好了出句的双关意义,你的对句才可能工整到位。

除了双关,无形机巧联常用的一些手段,还包括用上修辞格、词性活用等,各有各的巧妙、各有各的意味。关于无形机巧联我也写过一些专门的文章,此处从略,有兴趣的可以找我要。

说了这么多,回头看看,多品意,是不是比一味的辞藻堆砌有意思得多呢?境界也高得多!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吧,累了!临屏对句的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且待下回分解!(不是说我的这些句子有多好,只是举例讲一些临屏对句的机巧和思考方式;临屏对句其实有很多东西可以讲的,我今天大概也就讲了十之一二。)

书酒诗词 www.shujiu.com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3-29 14:11

书酒论坛
原创诗词楹联文学交流区 Powered by Discuz! 5.5.0 书酒诗词 www.shujiu.com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书酒国风 - WAP